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马丽明
[导读] 汉字形体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摘要:汉字形体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会汉字,掌握汉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尽快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引言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对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语文核心素质的教育意义和特点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而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以致用有着同样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理念与日常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教导学生把语言文字熟练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等能力更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些将伴随学生的成长甚至影响其一生。贯彻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背景下重视在语文教学对提升小学生文学素质的教育理念,可以使学生的全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语文知识又收获了可以影响其一生的正确观念与素养,可将语文的知识内容和学生未来生活完美有效融合在一起。
二、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多以反复的生字抄写为主,通过机械化的形式增加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并且以听写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没有完整的掌握生字还将进行罚抄,这样的做法完全忽略了课本中给出多种多样的识字形式(主要以看图识字为主),也让学生对于生字的认读写出现了不良的厌倦情绪。另外,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过多,如果单纯地通过机械记忆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学生将很难进行有效掌握。在如今的教学背景下,新课标的课程大纲给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还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进行有效创新,将无法更好的完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视野也无法得到拓宽。例如,在教授“目”“耳”“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卡片,让学生比照卡片识字。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卡片中的图片与文字产生联想,辅助记忆。
三、字谜活动,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很多个汉字的形体结构都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一句话描述出来,那么学生在记忆简单话语的同时就能记住汉字的形体结构,而不需要通过一遍遍的书写来加强记忆。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字谜游戏活动,进而增强识字的趣味性。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关于字谜的竞赛活动,即,一个学生负责出字谜,其他学生负责猜字谜,猜对者获得一分,没有人猜对的话,出字迷者获得一分。学生可以通过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的方式,出示字谜,具体字谜有: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臭”的形体结构就是自大一点,因为其字体本身的含义就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就是惹得人人讨厌。学生也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描述,出示字谜,具体有: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身板站得直,一脚向左踢。这个字谜就很形象的将“弟”字的形体结构描述了出来。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字谜活动延伸到课下。

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字谜的流传性又比较广,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展开出字谜、猜字谜的活动,进而让学生在积累字谜的过程中认识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四、结合语用开展活动,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并愿意主动识字。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结合语用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对学生的识字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拍手歌》这一节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牢”“记”等13个生字,会写“歌”“丛”等10个字,就可以让学生用生字、生词来组词、组句。如“牢”字,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牢记使命”“牢头”“牢固”等词语,“歌”字,就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歌星”“唱歌”等,然后让学生认真思考这些生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与生活联系,产生兴趣
        识字的时候,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少会有些困难,不容易记住。有时候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会发现小学生比较犹豫,但是能说对,有的则是将生字混淆了。所以,想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可以将其与生活进行连接,帮助识字教学。生活中到处都是汉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想想没有进入校园的时候,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不少字,当时为什么认识那么快呢。是因为学生天天见到汉字,好奇是怎么回事,主动去问家长这是什么呀?常听常看,便记住了。在实际授课时,也要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多看多记,产生了主动性,才能使识字范围扩大。例如,教师进行《秋天的图画》中的识字教学时,拿出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呀”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梨”,接着问“那同学们想想,在买糖的时候,想选梨味的,可是又不认识这个字,那就很容易选错,对吧”,学生产生兴趣,明白确实是这样的。这时进行识字教学,对剩下的生字也可以带入生活中,像“燃”和火有关系等等,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字的特点,使识字教学质量提升。最后,让学生在超市水果区找找梨字,还认识哪些字,如果忘记念什么了,也可以问问陪同的家长,从而加深记忆,有效识字。
结束语
        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角。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过好“识字”这关,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夙愿。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重视核心素养理念的运用,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适应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理解各种生字、生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存德.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识字教学[J].天津教育,2019(32):99-100.
[2]马燕.略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9(90):67-68.
[3]谭杏婵.追根溯源快乐识字——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J].读写算,2019(30):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