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吕惠玲
[导读]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动之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动之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个人情感与思维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情感教育模式的应用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认同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将小学语文人文特点与学生心理情感有机结合到一起,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一系列多元化、科学化、丰富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本篇文章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对情感教育模式的应用展开深入地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策略研究
        引言:语文在小学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与数学类学科并不相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富含着丰富的文学素养与德育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初期阶段,情感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积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对于世界还没有全面的独立的认知,通常情况下都是停留在幻想的阶段,在生活中一旦受到一些困难挫折,极有可能对学生内心造成伤害。如若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修复与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对学生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很难做出改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经过反复的筛选,语文教材文章都富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通过体验学习,学生能够受到情感的影响。此外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转变传统师生间严肃古板的师生关系,寓教于乐式的情感教育模式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让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轻松,在和谐的课堂中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提升。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与教师课本内容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学生就能找到情感契合点,从而开展更为高效的语文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切实有效地落实情感教育,联合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层次的启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探究
        (一)抓住课文感悟点进行情感体验
        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经过千锤百炼,说课文中字字珠玑也不为过,但在有限的课时内,面对语言感悟能力尚待发展的学生,显然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反复品味和借鉴价值的佳词、佳句或者佳段,从读中体会文章情感。
        例如,在学习《秋晚的江上》这篇现代诗,学生要用“心”用“情”去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作品当中去,运用自己的感官、知识水平、已有经验走进语言的深处,才能感受文章当中所富含的丰富情感。这篇现代诗运用简洁地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在阅读过程中我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带到文章情境当中去。让学生用心感受到诗中得到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学生阅读后,我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同学们有感而发,有的同学说到我从“驮”字中看到了鸟倦,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有的同学说到“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有的同学说“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由此可见,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感悟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活动去感受,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引导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近些年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五光十色的电子产品融入学生生活当中。

基于此种教学背景之下,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树立爱国主义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课文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朗读,在朗读中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只是反复的阅读文字,并没有将情感投入进去,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就要采用情感教育法。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代入情感,周总理所树立这一志向时中国正处于时代飘零的时期,首先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想一想周总理为什么会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其中崛起二字富含有怎样的内涵。同学们纷纷说到是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这一想法。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带着这个想法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描绘了周总理刚到东北上学时看到外国租界与我国国土真实情况后,在课堂中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壮志。通过观看视频中周总理在学生的心里树立了伟大的形象,借助真实的视频画面学生能够了解当时我国现状。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带领同学们对比一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大是有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祖国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课文当中富含有丰富的情感素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通过社会素材对比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美丽的大好河山,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当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对学生开展拓展情感教育。拓展情感教育就是在课程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借助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活动,这堂课程教师可以进行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位同学都很向往到小兴安岭。在拓展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一些地区发生水土流失、砍伐森林的图片,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后果。原先同学们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浪费的只是一点点资源,并不会带来什么危害,但是一点点浪费的积攒到一起就会带来严重地影响。将水土流失与美丽的小兴安岭做对比,对比十分的强烈,能够直达学生心灵深处,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四)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富含有大量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古诗的理解要与诗人在创作时的当时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紧密地联系,这些诗作大部分是诗人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时有感而发,所以大部分诗词都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塞下曲》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讲解古诗时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当学生对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有所理解和掌握后就能体会到诗词中作者的性格特点和写作风格。由此一来,学生也能更准确、具体、全面地把握诗词中所涵盖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在后续的鉴赏和学习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诗人生平与写作背景介绍的相关视频。虽然全诗只有短短20个字,却饱含了大量的信息,激发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通过读诗,完全可以通过领悟诗意和丰富想象,描绘出一幅金戈铁马的战争画图,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情感教育中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活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为学生设计综合化的情感教育课堂,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各个环节当中去,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商兰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