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罗建军
[导读]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文明演变中凝聚成了一种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特色风貌
        摘要: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文明演变中凝聚成了一种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特色风貌、精神文化、思想道德等的集合表征,同时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精髓。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涉及范围宽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是我国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文化脊梁。在已经开始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推行传统文化,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和弘扬,而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质,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加强学生对古文内容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信仰,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上千年历史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地达到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的目的,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效防止西方消极文化和思潮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语文修养、语感与能力的培养,可以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除此之外,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引入,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和相关文学作品的了解,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和语文学习的热爱,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正确塑造学生三观的重要作用。
2健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已经变成了必需的构成要素,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实现。从客观角度来讲,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健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1)以往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这种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极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之后,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让师生在沟通时能够有更加丰富的话题,彼此在维持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有效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2)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有些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守旧的东西,是有距离感的东西,其实他们对传统文化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传统文化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生大都对未知事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通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民族文化节、神话故事表演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例如,在民族文化节中,让班级内的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服饰,并让学生讲解这一民族的饮食习惯、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的风情、风俗习惯;在书法比赛中,让学生意识到汉字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不同的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远古时期祖先的信仰和文化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所在,进而养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书写汉字的习惯。
4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改善小学课程体系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不能死板或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并增加课程评估,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学会传统文化,但不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传统文化可以成为考试内容。学校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育融合,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5营造课堂传统文化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内容多局限在教材上,这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单调,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本就没有很高的专注度,一旦丧失兴趣,便会分心,这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除了使用教材教学外,还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强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或是书画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可适当引入一些名人名言与典故,使课堂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氛的同时又生动有趣。
6加强古诗词学习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了解诗人当时所要表达的情感、社会背景等,进而主动地去探索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相符合的古诗词,或者是在不同的节气选择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例如,在春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与欣赏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春晓》这首古诗,让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到春天已经到来了。当然,在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里面包含的不仅是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一些国内外的文化知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洋.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00-101.
[2]曹静.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46.
[3]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