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水平的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李巧
[导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听说读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四大基础能力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听说读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四大基础能力。同时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在当前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读”能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中不占据重要的地位。“读”来说其实是学生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教学  朗读水平  策略
        1.引言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就需要依靠朗读,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意思。这个过程是学生将文字转换成语音,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而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
        2.朗读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自身的理解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文字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文字表达的意思去进行深度的加工和理解。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学生必然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去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文字转换成语言的一个过程,然后通过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可以和大脑产生共鸣,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感受语言的魅力。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语感培养起来后,学生必然会喜欢去主动阅读一些文章,去尝试一些新的突破,并且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将课文中主人翁的精神用朗读的方式去体会,通过对文章的断句,每个字词语调的控制,将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比享受的。
        比如说,在《火烧云》中,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景象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所以学生仅仅通过文字的阅读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文章中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火烧云的变化和美丽,是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将这种文字通过语言的方式去表达出来,将作者所要描述的东西朗读出来。“天边已经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颜色也渐渐加深,由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还有些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朝霞的形状变化无穷,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红领巾在空中飞舞。”在句中,我们通过朗读几种颜色的变化去形容火烧云的具体模样,加深学生对“火烧云”的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火烧云的样子是如此美丽与壮观。
        3.朗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3.1大声朗读,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朗读这个过程是一个自身情感投入的过程,其不能出现三心二意的现象,学生必然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能够帮助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朗读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生大声朗读不仅仅是将声音扩大这么简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在朗读中用情带声。大声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声音的扩大,让自己进入朗读的状态,做到不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朗读中注意语调和语速的控制,在几次尝试后,学生能够达到教师所要表现的一种意境。
        对于大声朗读来说,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一些有趣的东西,喜欢观看一些图片等简单有趣的东西,而对于文字来说是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的,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让学生提高专注力,在朗读中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当中,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并且在朗读中自主调整自身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在《海燕》一文中的句子就能够让学生代入到这种语境中,这首散文诗是当时高尔基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首。在朗读中,学生会根据高尔基的语言特色去代入,学生随着语言的描述,语调和语速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在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作者描述的这个环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2教师做好范文朗读工作
        在朗读教学中,仅仅靠学生的自主提升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朗读引导。我们在教学工作当中要引导学生去模仿一些优秀的范文朗读。儿童时期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学习的过程就是效仿的过程,学生可能一开始只是学到一个躯壳,但是随着学生不断地效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对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朗读教学亦然。学生一开始只是学习别人的一种语调,但是随着多次的模仿,学生的语调和语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范文朗读,让学生去观察教师怎么朗读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中,用笔划出朗读节奏,在哪些句子中语调应该怎么控制,让学生学会通过这种方式去总结朗读的方法。首先教师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教师再分段带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去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语速,去提升自身的语感。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跟着教师的节奏,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方式。在几次的练习过后,一部分学生就可以适应这种朗读的方式,能够自主尝试一些文章的朗读,在朗读中掌握基本的朗读方式,通过后期的朗读练习,让自己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3.3小组合作朗读,团队竞争
        对于朗读来说,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中作者所想要表述的情感的理解,并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朗读文章中有多个人物,学生就可以通过小组去分工合作去朗读,每个人掌握一个角色,在朗读中通过对话的方式去提高朗读质量,让学生有更好的代入感。同时在团队中,学生的责任心也会不自主地提升,学生为了提高团队合作的成绩,每个学生就会注意自己的朗读,在朗读中尽自己的全力去完成任务。在团队竞争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有更好的角色代入感。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人物的感情,同时在朗读中学生能够学会分工合作,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朗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朗读中注意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在团队中去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在分工朗读的过程中将文中每个角色的情感表达出来,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共同进步,这就是我们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和配合才能完成。不仅需要学生自主做一些准备工作,还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1):118-122.
        [2]黄雪琼.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9(05):61-62.
        [3]马安玉.提升农村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与途径[J].小学教学研究,2018(32):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