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文化根植我们的心灵,融入我们的血液。在文化自信的支持下,昂首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
关键词:文化自信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 为往圣继绝学
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曾43次提到教育,79次提到文化。这是时代的呼唤。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给人类带来的力量历史明鉴:“在希腊文化星星之火的孕育下,欧洲的文明成燎原之势,最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浪潮。试想,若不是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之际,从君士坦丁堡流出的希腊哲学思想,欧洲千年的黑暗何时才能被旦丁的《神曲》点亮。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埃及,这曾经的文明古国都已被尘封在了历史的扬尘古道上。从历史的轴心时代兴起的希腊文化却在沉睡千年后再度问世,才使得欧洲现代化人文思想有了历史大跃进。唯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屹立于世界,得益于先贤们创造了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华夏文明。
家国情怀文化。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忧国忧民胸襟,使得霍去病因边戍擂战鼓而不娶妻;“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民族气概,才有了卫青将北匈奴敢到了匈牙利的国之鼎盛壮举;国难当头,岳飞激昂:还我河山……铮铮铁骨民族情怀、家国文化源远流长。
道教文化,厚德载物。世界多少战争与暴乱来自排他的宗教信仰。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的“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却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继而在华夏大地上孕育出了和谐宽容的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繁荣社会。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的诗经文化,成为华夏支柱文化。我们曾经送汉文化到琉球、进罗那遥远的国度去。各地的唐人街就是我们曾敞开怀抱、涵纳四方的文化遗产。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带动邻邦谋福利,更是彰显大国之胸襟。
孝道文化,根深蒂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我华夏文明依然传承发扬,流布广袤。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外海纳百川,对内休养生息、人口至上的文化思想所致。“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含饴弄孙”的孝道文化成了文明传承的载体。
……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子,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我们曾打过盹,也只是曾今。“昔两牙航海,殖民称霸;荷英联储,货币经济。荒野雄狮,拿破仑帝,最终败走滑铁卢。俱往矣,领百年风骚,还看今朝!”总书记提出这样的号召,就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及时雨。我们迎来了文化的春天,一个文化高度自信的新时代。仅200多年历史的新型的国家美国,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东人及文艺复兴的欧洲人眼里,美国不过是经济暴发户。他们的新思想新价值观过度追求利益,以条约为先,以规则束人。结果利绝义断。英国脱欧,欧盟解体已成趋势。没有渊博文化的支撑,国运又能走多远。
以它马首是瞻的韩国,在影视文化蜚声世界后,表面催生出的整容和饮食旅游看似走向国际,但整容却恰恰是没文化的不自信体现。因为美容是美的追求,整容是自我否定,文化界的眼泪。
我中华民族依法治国,以礼待人,以德服人,厚德载物。在共筑中国梦的今天,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是我们老师光荣的使命。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化不仅体现在民族家国情怀上,它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听:推广民族文化的号角已吹响,现今已经处处体现着文化的重要性,文明的闪光性。高考改革已经旗帜鲜明地喊出“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口号。2017年作文要求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中华诗词文化中谈风雅颂。紧随其后的是央视推出了一系列的诗词文化:《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大语文的魅力,让孩子们在祖国文化的熏陶下一代,一代接力跑,只有享受过有文化的教育,人生才可以灿烂绽放。我们作为文化的传承与普及的老师。做一份自己微薄的贡献,带领孩子们通过语文的学习成为有文化的人,甘之如逸。
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在语文课上很少有文化的影子。我们乐此不疲的研究着各种考试技巧,并将技巧变成套路,用牵强的模式让课堂千篇一律,让学生千人一面。高调强调以人为本,但我们总是形而上学地作着表面工作。长期以往,如果孩子们迷失了自我,心中没有未来世界的宏伟蓝图。知识背后还能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必是架空的浮垮的,虚假的。
真正的教育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知识,还有与知识技能同行路上的文化。就好比我们行走在路上时,看得见天空的白云飘飘,闻得见路旁野花芳香,那便是心中的诗和远方。课堂上的应试技巧要不要,要!我将它比作地上的六个便士。课外书籍阅读,比作是皓空的明月。我们在捡起地上的六个便士时,也要抬头仰望皓月。月亮赐给你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地上的便士让你长出勤劳的双手,创造美的生活。我们老师要有这样的认知,并要把学生带到这样一个高度,这就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教育。
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上不但教孩子掌握方法技能,还要点燃孩子阅读求知热情,让课堂成为文化的燎原星火之地。特别是鼓励孩子们查阅课外资料,在资料阅读中抛砖引玉,努力找到孩子们打开书籍世界的奇点。因为真正的文化来自课外阅读,在阅读中记忆,在记忆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在升华中践行。我们将读书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这一生,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工作的不顺,爱情的迷茫,事业的波折,或许还有生活的重创等。如果我们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饱满的思想灵魂。生活的磨难,只能让我们更伟岸、更坦然。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只见树影婆娑,我自岿然不动。
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作出榜样。让我们捧起书本,吮吸先辈留下的精华,努力做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让文化根植我们的心灵,融入我们的血液。在文化自信的支持下,走在人生的路上,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我们才能踏平征途的沟壑,方能事非经过不知难,乌蒙磅礴走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