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比喻”修辞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黄变
[导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分为(1)明喻,即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2)暗喻,即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3)借喻,即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4)博喻,即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常用比喻词如像、若、似、如、仿佛、好比、是、变成等。
        下面我就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比喻修辞列举一些出来加以分类并进行说明:
        (1)明喻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
        丁香这个意象本身具有美丽、纯洁、忧愁这些特征,用丁香来比喻姑娘,使姑娘的那种形态、神韵跃然纸上。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就象煤的形成,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形成的才是一点点。《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把“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比喻为“煤的形成”,两者有什么相似之点呢?煤的形成需要花去大量的木材,才能得到很小的一块煤;而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要经历无数的血战,付出无数的牺牲,才能前行那么很小的一步,这是历史前行的必然规律。由此也便可知,鲁迅是提倡血战,不惧怕流血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
        把月光比作流水,化无形为有形,体现出月光的柔和、沉静和朦胧。把清新澄澈的叶子和花比作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下荷花的朦胧、美好、轻盈,一切景语皆情语,更能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进贾府》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两个比喻用得很形象。秀丽柔弱的花儿,把纤纤瘦影投在清澈的水中,波光荡漾,花影相映,多么清朗典雅;纤弱的柳条在风中依依而舞,时而形成一道弯弯的波痕,时而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真是楚楚动人。用这样两种美丽的事物来形容林姑娘真是再妙不过了,把她的美写到了极致。
         “病如西子胜三分”,则是更进一步地写黛玉的病态美。传说春秋时的美女西施在心口疼痛时捧心皱眉,其姿态更美。而黛玉比之“胜三分”,可见黛玉之美,惊人绝代,真是“颦儿才貌世应稀”。
        (2)暗喻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别康桥》
        把金柳比喻成新娘。“柳”和“新娘”都有“柔媚美好”的特质,突出“康桥”的美丽。
        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包身工》
        说“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比喻新颖贴切,形象鲜明,表现了包身工们没有半点自由的受压状态。
        把包身工们居住的工房比作鸽子笼,说明地方狭小和拥挤。把工厂的门比作红砖罐头的盖子,生动形象。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运用比喻。着重表明了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谈中国诗》
“怀孕”指有所包含,内蕴丰厚。“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借喻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包身工》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包身工》
        文中多处运用借喻。如“猪猡”、“懒虫”,说明日本纱厂的老板和老板娘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人看。
        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着它的滋养物了。《包身工》
        红砖头的怪物指的是“红砖头的怪物”,指的是帝国主义资木家的纺织厂,“张着嘴巴”既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大门敞开,等待着廉价芳动力的情形,又暗示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吃人的本性。对于这些封闭严密,又有重重关卡、打手密布的纺织厂来说,弱小的乡下姑娘们真正是“滋养物”,让纺织厂变得庞大。他们的暴利,就是用包身工们的血汗凝成的。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荷塘月色》
        用“酣眠”比喻朗照的意境,用“小睡”比喻淡淡的云遮住了满月的意境,富于想象力。
        (4)博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三个比喻句连用,把荷花的美描绘得具体可感,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故都的秋》
        这是说理性的语句,但是以具体事物来说明,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让人由饮食的“味”去领悟秋的“味”,由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突出北国之秋的浓郁醇厚。
        总之,比喻修辞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能把一些不好形容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能使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