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故事才能学懂成语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张骞文
[导读]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汉语文化发展历史,更代表着文化的核心
        摘要: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汉语文化发展历史,更代表着文化的核心。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们都会使用到成语,甚至在说话中都离不开成语。因此,认识成语、学习成语、理解成语、应用成语至关重要,由此,也就成为语文基础学习的重要知识。从每一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考查成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要想学习好成语,必须理解成语的意思,理解故事就可以在学习成语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就针对学习成语理解故事上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故事;成语;理解
        引言
        成语故事代表着我们这个国家某一个阶段的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人生道理。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但是要想全面理解的成语的涵义,应当理解成语每一个字的字义以及其代表的整体含义,最重要是成语故事,比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事件概括而成的成语,在使用之前都应当深入分析其内在故事,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成语。
        1 了解成语的来源
        我们学习的很多成语是来自成语故事,因此,了解成语的来源,也就是成语故事就显得意义重大。如果单一地学习成语会觉得比较的枯燥,学习兴趣也会降低。而了解成语故事就显得标有趣味,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还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增长知识。同时还可以吸引一些对成语学习欲望不高的同伴,在听故事和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当中,获得收获。比如在学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个成语的过程中,就可以从其成语故事入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成语来源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如果行为端正,即便是没有命令,人们也会信服他,但是如果这个人行为不端正,即便是有命令,人们也不会信服于他。就像是人们见到的李将军,为人非常朴实,在其去世的时候,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都感受非常伤心,这就是‘桃李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仍然仍然会在其树下踩出一条道路’。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成语故事中的成语就是西汉著名的将军李广,他骁勇善战,全国上下都非常敬佩他,其为人忠诚朴实、非常和气,其将士们非常爱戴他,理李广下达的命令,将士们执行的很彻底。这就是成语背后的故事,如果不引导我们去理解成语故事,那么这个成语的学习必然是失败的。
        2 理解字义,避免望文生义
        目前,我们学习和使用的成语是经过了几千年汉语的积淀而形成的内容,在传承语言的过程中,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古汉语可能会被流传下来,体现在成语当中,而且意思变。但是现代汉语当中许多语汇代表的意义与古代汉语相比较,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于我们理解成语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理解成语故事的同时还应当理解成语当中的词义,不然就很有可能出现用错的问题。比如“久假不归”中的“假”,在这个成语当中是“借用”的意思,有“长时间借出去没有归还”之意。如果学生不理解其背后的涵义,简单地从“虚假”和“放假”之类去理解,就会出现错误。从成语故事上理解,“久假不归”出自于《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其意思是说尧舜仁义的性格是本性,汤武的仁义在于其亲力亲为。而春秋时期五霸是假借仁义的名声来实现自己的霸业。

一直顶着这个仁义的名声但是却不归还,时间一长假的也变成真的。”因此,后来人们就使用“久假不归”表示长时间借用却并不归还,出现错误的地方主要是“假”的涵义,在这里并不是“请假”的意思。比如我国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曾经就使用错误这个成语说“职工擅自离队,久假不归的现象开始蔓延。”其实,这里就是对这个成语的误用,如果理解“久假不归”这个成语故事,自然不会出现这种的问题。
        3 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其实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错用成语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之所以用错成语,其根本的原因是不理解成语的意思,仅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表达出自己以为的意思。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而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才能真正理解成语的意思,同时也是拓展、丰富知识面的最佳途径。比如“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其本义是:比喻虽然力量比较小,但是只要能够坚持就可以做到。其成语故事是:以前有一个非常品行廉洁的官员,其审问了一个偷拿铜钱的管理人员,这个人在询问中说到:‘不就是一枚铜钱吗?’。这个官员提笔写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你一天拿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一千枚,如果天天使用绳子割木头,木头也有断掉的一天;如果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有滴穿的一天。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地成语,如果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注重积累,就不会出现使用错误的问题。学习成语不仅在于课堂,还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观察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和一些微小的知识点,并用心记忆,真正理解成语故事才能学好、用好成语。
        4 结语
        综上所述,成语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见证了我国语言发展的变迁,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但是因为成语数量比较多,如果不理解其中的涵义,我们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学习好成语也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习好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或许在学习之后并不一定会用得好,但是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动脑筋、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成语故事的学习当中去,必定会有所成就。最后也希望我们可以在高考的考场上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科学地使用成语,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秀建. 五招让成语学习“嗨”起来[N]. 语言文字报,2020-03-04(007).
        [2]王媛.《婷婷讲成语故事》创新成语学习方法[J].中国出版,2020(02):72.
        [3]薛辉,王如峰.成语故事、文化自信与会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9(20):158-160.
        [4]王欣香,于金秀.探究中求源  链接中旁通——以《读历史学成语·隋唐风韵》为例谈语文主题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2019(26):68-69.
        [5]郭志扬(VINCENSIUS ADI KUSUMA). 《华语》教材的中印文化呈现与文化教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6]王晶晶. 成语资源的利用与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