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艺考生的逐步变多,西北欠发达地区音乐艺考生也进入了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然而艺考生的质量和升学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我们逐渐开始重视音乐艺考生的考前培训。本论文通过调查甘肃省庆阳市第七中学和音乐专业生的基本情况,分析西北欠发达地区音乐高考现状,并发现甘肃地区高考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音乐艺考生专业技能培养进行教学研究,依据专业考试大纲来拟定教学目标,并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三项结合法提出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教学。本论文提出的教学方法对西北欠发达地区音乐艺考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西北地区;音乐艺考生;专业技能培养;教学研究
1 庆阳七中音乐艺考生的调查背景
1.1 甘肃地区音乐高考现状
现如今在甘肃地区,艺考生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艺考热也逐年升温,就2018年甘肃省音乐学类专业艺术统考人数有4178人,虽比去年减少123人,但竞争依然相当激烈。大多数艺考生把艺术类高考看作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但是,考生的质量和升学率并没有因为考生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因此,音乐艺考生的考前训练渐渐成为了我们侧重的一个问题。
1.2 所调查学校基本情况
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第七中学作为个案研究代表,该学校的前身是一所中专院校,直到2010年转型为一所艺术高中。由于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于庆阳市其他中学较低,录取的生源较差,所以该学校以艺术为特色来提高高考的升学率,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训练,里面大部分学生用艺术专业来考取大学。
1.3 学生的基本情况
该校的学生绝大一部分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多数来自某县或某村,文化水平较差,由于在高考中艺术生的文化课分数低,所以想通过学习艺术来升入大学。然而,录取的音乐专业生在高一入校时才正式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这其中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入校前基本没有接受过与音乐相关的学习,步入高中后属于音乐零基础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接受音乐专业知识能力较慢,并且只能用短短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时间,去参加艺术类高考来考取大学,实属不易。如何更好的利用其教学资源优势来服务于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音乐艺考生的质量和升学率,已然变成了我们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事。
2 庆阳七中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音乐艺考生自身所显现的问题
导致音乐艺考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艺考生文化素质低下。[1]该校几乎所有学音乐的学生文化课差,为了考大学拿到大学文凭,就盲目选择学习音乐。他们对音乐真正有兴趣的并不多,认为学音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临时的突击一下器乐就万事大吉了,可事实恰恰相反,这些零基础学习音乐的学生,接受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时相对较慢,并不能轻易的掌握音乐技能和知识。还有一些学生属于盲目跟风学习音乐,甚至不喜欢学习和音乐相关的东西,仅仅是为了升学而学习音乐,就算考上了音乐专业院校也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在高中,是少年向成人世界的过渡。他们思维敏捷,容易偏激,客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管束,但又自制力极差。[2]学习音乐要每日坚持、勤学苦练,认真学习体会思考,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总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地学习方式,这样并不能学好音乐。
2.2 教师教学方式所显现的问题
各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实力各有差异,对于一些科目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如声乐教学或视唱练耳教学。该学校对于高一年级的音乐生,在声乐教学采取大课的教学方式,即全班学生由教师指挥一起练声一起唱歌,以统一进度的模式进行声乐教学。这种方式在节约时间、培养学生技能熟练度上有一定的好处,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容易浑水摸鱼,只张嘴不出声,甚至在其中小声聊天说话,并不能认真的去跟着老师练习,不利于教师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状况。[3] 音乐教学因人各异,大课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指出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 对音乐艺考生技能培养的教学探究
3.1 根据考试大纲来制定教学目标
考试大纲是集合我国音乐领域优秀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和多年实践检验的结果,因此以考试大纲来制定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4]根据2018年10月16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印发的2018专业统一考试大纲,音乐统考考试科目总分为300分,内容包括视唱练耳、主科、乐理,三科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
其中乐理成绩占10%,主科成绩占70%,视唱练耳成绩占20%。通过按照甘肃省音乐统考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来规划与之相应的教学计划,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音乐教学工作,是艺考生音乐专业教育的第一要务。
3.2 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三项相结合
3.2.1视唱练耳和乐理相结合
想要学好音乐,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乐理,即音乐理论基础,属于音乐理论知识范围,而视唱练耳,即包含视唱和练耳两部分,属于技能训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和特点,又相互紧密地联系着。[5]视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音高及节奏,练耳要求学生准确地听记单音、音程、旋律和节奏等,这样就说明乐理中的音程、节拍节奏的定义显出了实际意义。而往往在单科教学中,视唱练耳和乐理的进度无法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两者不能很好配合,但是通过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的结合,就可以有用地解决上面所担心的问题。[6]
例如学习到音程的内容时,就可以和视唱结合起来。先通过理论知识了解什么是音程,包括音程怎么来转位、音程的度数怎么来计算、自然和变化音程怎么来分辨等,再用实践的方法将学过的音程结合钢琴弹奏准确地模唱出来,在模唱的过程中,体会大音程和小音程之间的音乐情绪变化,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之间的反差,甚至记住每一个音程的音乐色彩,这样不仅在理论上掌握了音程的概念和定义,并且在实践中加深了对音程性质的分辨和认识。反之,在视唱练耳中,对视唱条目的一遍遍熟唱,正是让学生巩固乐理,熟悉基本节奏型,并逐渐掌握在音乐的变化中节奏的变形。
3.2.2 乐理和声乐或器乐相结合
声乐和器乐是每一位艺考生考试的主科,因此会格外重视,但是艺考生在演唱或是演奏某一首乐曲时,更注重技巧或是情感的处理,往往忽略了乐曲谱面上提供的大量乐理知识信息。在一个乐谱当中,有表情术语、省略记号、强弱记号、拍号、谱号、各类节奏型等,这些是一首乐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大部分艺考生对这些细枝末节并不以为然,只管将乐曲演唱或是演奏出来,并不知道一些音乐记号或术语所代表的意思,这样并能将乐曲完整地表达出来,更不利于提高艺考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而熟悉和掌握这乐谱中的各个部分是极其重要的,这样才谈得上掌握技巧和对作品进行表现。[7]
例如在钢琴课程的教学中,不要一味的看重音的对错、指法的顺畅、速度等技能,而是要注重准确地弹奏节奏,精确地表现谱面上出现的各种表情术语和记号,哪怕是简单的练习曲。在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音阶琶音的训练,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教授一些关于音程、调式调性及和弦等概念。并且感受大小调不同的情感体验,了解和掌握大小调之间存在的关系等。
3.2.3 视唱练耳和声乐或器乐相结合
有些以声乐为主科的艺考生在唱声乐曲目时,经常会出现控制不好音准和节奏、无法掌握乐曲的风格、更不能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的情况,或是在唱视唱条目时,声音并不能连贯和饱满导致视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注意视唱练耳和声乐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基本音级的概念,对于乐感较差的学生,可以跟着钢琴反复练习唱音阶和音程,带动听觉能力的提高。当学习一首新的声乐曲目时,不要为了急着学会新歌而直接去在电脑上或是手机上下载歌曲,可以先跟着钢琴将乐谱视唱一下,用自学的方式熟悉歌曲,提高视唱和快速识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时,要有不跟钢琴伴奏独立唱好歌曲的能力。反之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要保持唱声乐时的良好姿势,运用良好的呼吸、共鸣位置、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兴奋积极的状态,曲调的顺畅、视唱的音准都需要优良的声乐发声技巧的支撑。[9]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器乐为主科的艺考生,可以在曲目慢练时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跟着乐器唱谱,久而久之,提高内心听觉对音乐的敏感度,从而为视唱练耳打下扎实的基础。
3.3 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教学
3.3.1在思想教育上的针对性
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沟通,对学生各个方面了解充分,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工作。对于专业成绩较好,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培养长远的战略眼光,让学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进一步升华对人生的追求。对于专业中等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要是没有毅力和勇气去克服困难,很可能会导致学习一落千丈,半途而废。
3.3.2 在教学方式上的针对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起跑线不同、接受知识能力的程度不同、个性不同、天生条件也不同,对他们采用“普适”性教学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学习效率也是极低,因此,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每个学生针对性的培养,因材施教制定教学方案。尤其是在主科声乐或器乐的教学中,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需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上课时间,做到针对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