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刘彩云
[导读] 课程改革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基础。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师生相互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正文: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校实际,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纪小,天生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要让他们在整堂课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想办法设计出奇特、有趣的教学情境,创造出能够让学生展示自我,并感觉到身临其境课堂,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买菜》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教室设计成几个卖菜的小摊,小组同学轮流卖菜,其他同学轮流买菜,通过付钱和找钱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中,好像跟着爸妈在菜市场里一样,学生通过有趣的买卖交易,整节课学生的大脑细胞都处在思维活跃中,对小数加减法计算很好地理解、巩固和提升,由于有了这样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热情高涨,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认真钻研和理解教材、新课标、教学用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活和爱好,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有趣的教学情境②。比如,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老师可利用爱看动画片的特点,选用动画片人物、创设有趣的、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建立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时,把龟兔赛跑的动画片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扮演龟兔的角色,有了学生喜爱的动物角色,他们会兴趣盎然地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展现自己才智、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③”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留给学生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④。这样,才能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改变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规律。提出探索之前,先要学生准备好三角形硬纸片、直尺等,并提出学习目标。学生首先通过剪、拼得到:
        1.用两个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2.用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3.用两个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4.用剪刀沿三角形的高平行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得到的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各组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学习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探索出计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且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转换自身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相互沟通、对话、互动、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对话,前提必须是地位平等,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和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一切学习都是在学生主动、自控地过程中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学习的潜能。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淘气和蓝猫分吃蛋糕,怎样分才合理?
        生1: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吃一份,即一人吃蛋糕的1/2。
        生2;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人吃两份,即一人吃蛋糕的2/4。
        生3:把蛋糕平均分成六份,一人吃三份,即一人吃蛋糕的3/6。
        ……
        然后,让学生比较分数1/2、2/4、3/6、4/8大小,并让学生通过折纸操作,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主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加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同学生一起讨论,老师认为应该这样,大家帮老师看看,行不行?通过教师、学生转换角色,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和谐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空间和平台,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等,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①周亚;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的可能选择及教学要求;考试周刊,2010年7月
②李海峰;设计构建有效情境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年10月
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④胡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时代,2019年8月
⑤康天养,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考试与评价,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