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张甜
[导读]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手型教师”变成“专家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一、调查背景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手型教师”变成“专家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既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解决教育与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满足儿童学习与发展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现在,如何有效的开展园本教研已成为幼儿园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教师队伍年轻化、职业倦怠、缺乏创新精神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园本教研的激情和新鲜感渐渐失去兴趣,很多教研活动的开展都只是流于形式,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困惑却越来越多,影响并制约着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调研目的
        为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我园开展了《基于教师结构的园本教研创新实践研究》,旨在寻找新时代园本教研的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创新教研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为了使该课题的研究有一个科学的起点,课题组针对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加强针对性提供客观依据。
        三、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时间
        2019年9月
        (二)调查范围
        深圳市龙岗区各幼儿园的一线教师。
        (三)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
        (四)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对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一线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需求和期望等开展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一线教师对园本教研的了解与认识;
        2、所在幼儿园的基本现状,包括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频次、内容等;
        3、教师个人参与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
        4、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困惑和问题;
        5、教师对园本教研的需求和期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概述
        此次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占发放问卷的96%。本次调研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幼儿园一线教师年龄在18~25岁的占37.9%,年龄在25~35岁的占比49.7%,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比为12.3%。从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教龄看,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比34.4%,教龄在5~10年的占比41.8%,教龄在10年以上的占比为23.6%。从参与调研的教师结构看,大部分教师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教龄普遍在10年以下,整体上与龙岗区幼儿园教师结构相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关于教师对园本教研的认知与了解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园本教研不甚了解,仅26.6%的教师较为深入了解园本教研的概念,并理解园本教研的基本内涵。但是,幼儿教师普遍认同园本教研活动具有重要价值,超过95.07%教师认为幼儿园非常有必要开展教研活动。

        可以看出,尽管幼儿教师对于园本教研这一新的学术概念还未完全理解和接受,但大部分教师都开始越来越认可园本教研对教师职业成长的价值。
        (三)教师在具体教研情境中的个人行为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数教师都能积极与主动的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其中非常积极参与的教师占比近70%。但是,现有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对于园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选择近85%的教师认为应由园内教学负责人提出,认为由园长或年级组长提出的教师也占一半左右,仅有不到18%的教师认为应由带班教师提出。而对于自己在园本教研活动的定位,近60%的一线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协助参与者、互动者、倾听者,能将自己定位为规划者的一线教师仅占16.7%。

        由此可见,尽管一线教师对于参与园本教研活动比较积极,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园本教研活动的性质认识存在一定误区,仅仅将自己定位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和旁观者,只能被动的等待园长、教学负责人或者年级组长组织其参与园本教研活动,而由一线幼儿教师作为规划主持者的教研活动较少,由此可能导致园本教研活动难以切合一线教师实际,不能真正解决教学活动的难点和痛点。
        (四)教研活动的形式与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龙岗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形式一般采取的是专题培训、集体教研或者年级组教研方式,超过70%的教师所在幼儿园采取的为上述三种方式;也有而30%教师所在幼儿园采取了现场随机研讨方式。对于园本教研活动的频率,超过50%的幼儿园每周开展1~2次教研活动,但也有超过20%的幼儿园每月仅开展一次或每半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上述调研结果说明,园本教研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日常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园本教研活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活动形式普遍还是传统的集中或分组式教研活动,对于相对灵活的现场随机式教研活动接受程度仍较低。多数幼儿园比较重视园本教研活动,能够每周至少开展1~2次的教研活动,但也有超过40%的幼儿园半月以上才有一次教研活动,需要幼儿园更加重视园本教研。
        (五)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收获与评价
        从园本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效来看,超过70.4%的教师示园本教研活动对自己在教学改进方面有所帮助,但也有近30%的教师对幼儿园举行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成效不认可。对于现有幼儿园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超过70%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的形式太单一,教研活动内容太随意、时间安排不合理以及教师自身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都是影响教研效果的显著因素。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园本教研活动总体上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园本教研活动还存在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活动内容不够系统、教研时间的安排上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园本教研活动的效果。因此,需要深入了解一线教师的具体情况,创新教研形式和内容,合理的安排教研活动时间,在给一线教师减负的同时,提高一线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兴趣,提高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效果。
        (六)教师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期望与建议
        对于这个开放性的简答题,一线教师们真实的反馈了自身对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的期望与建议。大部分教师希望减轻一天工作后的压力,教研的形式和氛围是轻松愉悦的,同时每个人有机会能够畅所欲言的探讨和交流。还有部分教师提出了新颖的教研形式,希望通过无压力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成长空间。
        四、建议与措施
        针对调查结果,园本教研的开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1、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需学习园本教研的理念与方案,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大家深入了解。
        2、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理念直接决定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情况,因为教研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理性知道,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可以明确园本教研的工作思路。对全体教师的培训目的是帮助教师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研风格,除了进行广泛的教育理论知识的介绍,具体的教研方法也需要培训,同时还要培养教师从教育实践中捕捉问题的明锐性及对问题的研究意识。从自身的特点与需求为切入点,按照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研。
        3、探索不同教研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能否使教研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与教师能否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就需要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参与性与积极性。组织不同形式的园本教研方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创设宽松的教研环境,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