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倾注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在平台的建设中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平台的功能和模式提出合理科学的定位,有效地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技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的载体,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发挥着在教学功能实践、创业孵化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全面的服务功能,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进行优化,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发展,进而更好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提升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高。其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活动,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基数大和就业困难的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和专业岗位需求,培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术、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不断收获更多知识,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促进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大学生在未来发展和学习中,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素养和精神,进而不断对大学生就业基数大和就业质量低等问题进行解决。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元素和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这些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很多行业核心领域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并且也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更好增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丰富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让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去改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一)组织体系不完善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这个课题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导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流于形式,仅仅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当成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其中实践的内涵。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组织体系作为支撑,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涉及,缺乏实践的参与和指导,理论与实践得不到统一。
(二)无特色、无差异
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时,只是为了建设而建设,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忽略了本校办学特性和学生特点,盲目地把一些成功案例拿过来照搬照抄。这样对学生差异性的忽视,使得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不仅毫无自身特色还与实际教育工作严重脱节,不仅学生无法得到好的实践体验而实现知识与实际能力的转化,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三)师资能力的不足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首先要对教育内容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融会贯通,并将之灌输给学生。但是由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有经验的教师人才非常少,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担任指导工作的创业老师很少是有经验的,大部分还是本校担任其他工作的老师兼任,由于没有本岗位的工作经验,这些老师对创新创业的相关经验和知识积累相对都是比较匮乏的,本身相关能力的缺失,导致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只能依赖于书本理论而无法为学生提供有实效的建议和指导,最终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效果。
三、措施与建议
(一)完善机制,明确定位
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生源质量、科研能力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导向,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利用好现有资源在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方面为做好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做好辅助工作。
(二)突出自身特色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工作的进行,要在对本校学生和教学特色综合考评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指导和考评机制,以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和评价制度,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发展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师资培养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经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培养,教师的能力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本校教师,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深造和实践的机会,聘请优秀企业家和创业导师,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指导,通过提升教师综合水平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在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能力都足够专业的创业创新指导教师。同时学校也应放开格局,不拘泥于校内教师,可以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等作为兼职教师,来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讲座和实践指导工作,同时可以请兼任老师在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实践具体实行的时候,对学生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进行综合指导,将自身的经验经历作为教学实例,让学生对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以自身的实际经验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指导指正,引导学生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创业实践过程。
(四)教学方式和实践的多样化
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工作的实际进行中,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实践环节的依赖性非常高。只有通过实践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尝试,才能得到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这个摸索与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和老师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给予配合,首先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先要在理论基础上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于创业知识、创业理念的传递。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各企事业单位展开充分的合作,展开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比如与企业合作提供给学生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对口岗位进行专业实习,比如与其他机构联合举办多种多样的创业竞赛和创业培训等。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热情,在虚拟或者实际的环境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实现理论到实际能力的转化,真正地做到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其在毕业后成为有足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和技术的层面,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惠,白帆,霍亚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3):28-30+34.
[2]高于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24):55.
[3]王忠良,张瑞丽,沈晓敏,刘梅榕,夏雨天.“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99-100.
[4]张丽.“互联网+”模式下西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05):109-112.
[5]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01):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