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吴迪
[导读]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海南省于2004年步入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对于养老的需求也逐渐增长,而更好的发展机构养老也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生活,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在机构养老的发展过程中,海南省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现今,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机构养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海南省在机构养老方面的发展潜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机构养老;候鸟式养老;人口老龄化
1.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现今随着经济逐渐发展,生活节奏渐渐加快,子女由于工作等因素,无法亲自对老年人进行照料,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逐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而机构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促进机构养老的发展不仅能更加全方位的保障对老年人的照料,还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更需要迫切发展并改善机构养老服务。
2.海南省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
2.1 政府政策环境   
        随着海南省步入人口老龄化并且速度逐渐加快,政府相继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保障机构养老发展的顺利进行,充分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放宽养老服务市场的准入规则,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高办理手续的行政效率、在坚持实施原先政策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以便于发挥更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完善市场服务规范,加强市场监管,为养老机构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快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改革,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踊跃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公平规范的养老服务发展环境,更好的保障基本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2.2机构养老数量
        通过在海南省人民政府收集整理数据,得出海南省养老机构的数量,包括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具体情况如下:

图3.1 海南省养老机构数量
        在图中也可以更加清晰的得出,公办机构的数量一直大于民办机构,公办机构床位数量也大于民办机构。
2.3机构养老从业人员
        机构养老的职工总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养老职工数量从2014年到2015年增加了20.36%,2015年到2016年减少了8.93%,2016年到2017年上涨了130.31%而且城市养老机构的职工数量占比也一直大于农村。海南省的养老机构职工构成主要还是传统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后勤人员等统结构,而配备有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高素质人才的机构数量较少。
2.4候鸟式养老
         “候鸟式”养老由于其季节性的特点,其特点为老年人口的流动性较强,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获利困难,有时甚至会面临经营产生亏损的状况,不利于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前期资金的回收。此外,冬季属于“候鸟式”养老服务的需求旺季,在此期间需求激增,养老机构与床位数量供不应求,机构盈利情况较好。而在其它季节中,“候鸟式” 养老的需求较少,导致机构及床位供大于求,缺少资金收入来源,而其它维持基本运营的项目仍需支出费用,冬季的资金收入不足以支撑后续的费用开支,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经营业务存在的季节效应决定了“候鸟式”养老企业经营的高成本和盈利困难。
3.海南省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
3.1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较少
        在机构养老工作中,政府充当的应该是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而民间组织、企业、等则承担具体服务的提供。而从2014到2018年,在海南省所有的养老机构中,公办养老机构的比例始终大于民办养老机构,在机构养老中还是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尽管政府已经陆续颁布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但效果依旧不显著。这样长期的发展态势,难免会导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短缺;服务内涵窄化,政府管理层责任错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发展不够。此外,由于公办养老机构的占比较大,容易产生垄断,导致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水平低下,不利于机构养老的发展。
3.2从业人员数量较少,结构不合理
        建立一支规模与需求相适应,年龄梯度适当、等级比例合理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是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为了解决机构养老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总体职工数量仍旧较少,同时类似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机构养老中的就业比率较低,导致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降低,专业化程度降低,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养老机构高度专业化的要求。
3.3候鸟式养老存在的问题  
        候鸟养老在旺季由于需求激增,导致机构运营情况良好,收入激增;而在淡季,需求量较少,公办养老机构有国家出资进行运营,还有主要的资金来源,可以继续维持经营;民办养老机构在缺乏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支付房租,务工费等基本开销,导致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并且目前能够提供候鸟养老服务的机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在旺季急剧增长的需求,而且大部分的机构集中于三亚市和海口市,其他地区的候鸟养老机构供给量则更少甚至没有。
4.针对海南省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4.1增加民办养老机构
           政府应当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申请手续,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以及推进审批过程的标准化,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指导性服务。与此同时支持国外或者境外的企业、个人独资或者合资企业投入资金,在海南省建立养老机构,并享受与本地养老机构同等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补贴力度,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适当提高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适当给予民办养老机构财政支持,增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信心。
4.2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培养力度
        要将养老护理员培训作为职业培训和增加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重要内容。引导和鼓励海南省高校以及卫生职业院校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例如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学等与专业课程,为养老机构输送专业人才,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相关联的体制机制,用工资来推动职业技能等级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为促进从业人员的高素质发展提供动力。增强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等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在养老方面,加大这些高素质人才机构养老中的就业比率,不断适应养老服务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机构养老的专业化水平。
4.3继续推动候鸟式养老的发展
   由于候鸟养老的季节性问题,在淡季养老机构存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和机构本身共同努力,渡过难关。首先,政府可以在淡季给养老机构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使机构在淡季也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其次,机构本身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可以在需求旺季,除了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外,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定制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争取在旺季拥有更多的收入。或者可以在淡季发展旅游等其他的服务,也可以有相应的资金收入。
        由于候鸟式养老机构供需不平衡,所以要增加候鸟养老机构的数量,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时也可以由政府建立一批养老机构,实行公办民营的政策,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尽量增加收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增加候鸟养老机构的数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