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王雅妮
[导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如果努力生长,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袁枚的诗句启示我们思考教育学生的道理。每个班级中都有少数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的存在,教师怎样对待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引导他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课堂学习中“活”起来,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树立学习自信,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信心是成功之源。”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个学困生都抬起头走路。善待这些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发展、推动和引导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学困生”内心深处没自信,部分学困生还有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可能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吞噬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教育和引导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主观努力不够,而不是客观的脑子笨,不是学习的天资不好,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意识到只有努力就能迎头赶上,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要想让学困生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给他们回答,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还有些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也让他们表现,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同时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学困生的威信。找准“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课堂上好学生表现好受表扬,学困生经过引导启发才参与教学活动,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追求成功的努力。
二、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喜欢学习,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遇到运用所学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不闻不问,做错也不找原因,不订正,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适当的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鼓励学困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错,错在那里?以后应怎样思考这种问题?逐步让学困生学会学习思维,学会解决问题,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言行。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方面的优点、亮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困生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可与把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引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分层施教,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提高的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都存在差异。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差异有时会被有意无意地疏忽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进行个别化的分层教育。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同步教学,分类指导,适当照顾。让学困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课堂学习,但要求不同,评价各异,适当多给机会参与回答、练习。新课伊始复习型提问、练习以及新授后检查型提问、板演,旨在复述、回忆,我就适当多给学困生机会。巩固新知时只要求他们完成一些基础题。课堂巡视关注他们,发现做的正确的就让他们板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新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较多,事先关照好小组长,要求安排学困生参与讨论、操作,鼓励学困生作为小组代表汇报。通过这些手段,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很多学困生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增加了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困生注意有效的学习方法:认真听,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注意看,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多练,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提高听课堂教学效果。
        学困生教育转化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教育的蓝天下,不应该有“好生”和“差生”的区隔与偏见,老师要根据个体的禀赋因材施教、精耕细作。这些学困生也许有健壮的体格、灵巧的妙手或艺术的头脑这些隐藏的成长密码,等待着我们去激活,只要要有耐心和恒心,给他们信心和时间,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教给他们方法,相信我们教育的阳光能洒满大地、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