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班集体当中,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的并存,这是无法避免的。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促使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更大的进步,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能更大胆的表现自己。
作为一名听障儿童的个别化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学习能力各有不同的孩子,同一个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能理解,可学习能力弱的孩子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对于孩子的康复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着急的,这时候教师要做的,除了培养孩子的能力,还要安抚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现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配合进行练习。
学习能力弱的较普遍孩子的学习特点:①专注力差,较容易分神。②模仿能力差。③理解能力差,时长不能理解他人的意思,较容易误解。④认知能力差,对生活常识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欠佳。⑤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欠佳。
首先,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除了进行学习能力的评估,还需要和集体课教师、家长进行交流,观察、了解孩子在集体课、以及家庭中的情况,以及家长的对孩子的教育观进行了解,给孩子制定详细的近期计划。
其次,我们需要和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比如,从评估中、观察到孩子是精细运动能力、模仿能力、认知能力比较差,我们在指导家长的时候必须明确告知家长能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提高孩子的能力。对于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对于一些效能比较低的家长都是需要详细告知的。比如,要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记忆力,可以建议家长在家给孩子玩串珠、按要求串珠、折纸等活动。告知活动的同时,要提醒家长的是,我们是通过活动提高孩子的能力,就像学习游泳,学会的游泳,坚持去游,久而久之孩子的肺活量就能得到提高,而不是会游泳了,运动能力肺活量就能提高了。
还有,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和家长进行反馈,及时的鼓励家长和指出今后还可以提高的地方。
这样即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信心,也增强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感。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智力测试评估结果为中下的孩子,特别擅长帮助老师做事情,上课也非常的认真,可模仿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欠佳,平时表现得好的时候,老师会给她竖起大拇指,她会模仿伸出中指,学习模仿张大嘴的动作,她做的是圆唇,听指令关门,大量的输入后,用手示意让孩子关门,她也跟着老师指着门的方向,已经5岁了,还不能进行颜色的配对···,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之后,我找到了家长进行交流,才发现,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情况了解甚少。我以孩子的自理能力、乐于助人这方面为切入点,先鼓励、肯定家长的付出,并指出孩子的不足。家长在交流中了解到能力落后给孩子学习听觉语言带来的危害之后,我们开始给孩子制定适合孩子的详细的计划,除了包含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5大领域的练习之外,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孩子能力发展的活动。
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①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适合孩子的幼儿舞蹈视频,和孩子一模仿起跳舞。②周末可以带孩子到广场去看爷爷奶奶跳舞,鼓励孩子模仿、表演。③玩照镜子的游戏,包含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2、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①加强示范的作用,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用意。②通过观看小视频或者情境教学,帮助理解。③通过比对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比如怎么模仿是和老师的一样,怎么模仿是不一样的。
3、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①从生活认知入手,比如告知幼儿小便之后要洗手,洗衣服要用洗衣粉等等。②认识常识:比如小鸟的家在树上,小白兔爱吃胡萝卜等。③结合一些精细动作进行认知练习,如:找规律、按要求串珠,玩拼图等等。
练习在于坚持,通过长时间坚持练习,孩子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学中能比之前较快的理解大人的用意,从而促使了听觉言语的能力也比刚入园时进步得更快一些。
教学中,优等生是绽放的花朵,中等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后进生是路也,而教师就是要使花蕾早日开放,路也充满生机,从而使他们根深,叶茂、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