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小学生在此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认为家长要承担新闻事实的澄清者、感人故事的讲述者、困惑心理的疏导者、课程作业的辅导者,引导他们做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积极乐观、学习上进的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家长;新冠肺炎疫情;角色
2020年1月底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称“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小学生的感知觉相对片面,往往只注意到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其知觉和观察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情绪性和不精确性逐步发展为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和有组织性。[1]由于生活常规的改变和对疫情认知的受限,他们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如反复询问疫情相关信息,容易对不实新闻信以为真;和同龄孩子的联络减少,容易变得孤僻;对学业担忧、情绪低落等心理。这时,家长对他们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长应承担新闻事实的澄清者,引导他们做热爱祖国的小学生。
自疫情发生以来,有关新冠肺炎的新闻在QQ、微信、抖音等各大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内容有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有各地抗击疫情的进展情况,有各方对疫情严重地区的支援等等。但同时虚假新闻、不实信息甚至戏谑段子充斥于网络,使小学生很容易信以为真。这时,家长应作为澄清者进行干预。
家长要从正面引导,用真实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澄清新闻事实。比如,将疫情的真实情况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虽然疫情凶险,但我们有党和国家的英明指挥,有无数的医护人员、爱心人士等加入到这场战疫中,他们用聪明智慧和坚强之躯来守卫我们的美好家园,保卫国家的安全。由此引导孩子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出门、不撒谎,做好自我防护,不给国家添乱。
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校园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家长要利用真实新闻引导孩子们相信国家,相信人民有决心、有能力打赢这场战疫,国家和社会很快会好起来,时教育孩子们把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家长应承担感人故事的讲述者,引导他们做感恩社会的小学生。
抗击疫情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有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始终冲锋在执勤一线的公安干警;有驰援一线的爱心人士等等。如“抗疫战神”、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临危受命,不辞辛苦,奔走在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地方;21岁的党员护士胡佩姐姐,每天穿着防护服奋战8个小时左右,双手因长时间接触消毒液而伤痕累累,还依然在隔离病房写下“党员家书”——《我随时准备被隔离》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让我们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
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要对身边每一个人都充满感恩,要珍惜健康,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利用故事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社会,教育孩子们自觉担起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好好学习,练就本领,奉献社会。
三、家长应承担困惑心理的疏导者,引导他们做积极乐观的小学生。
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对感知觉具有直接的依赖性。小学儿童的情绪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的” ,因而喜怒无常。[3]受疫情影响,小学生学习生活节奏被打乱,他们可能出现反复洗手、测量体温等举止,以及食欲低、哭闹、睡眠差等问题。由于延期开学,他们无法接受老师的当面指导。因此,家长作为困惑心理疏导者的角色不能缺位。
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利用心理小常识帮助他们科学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给他们讲一些轻松活泼的小故事、寓言、童话,看一些形象生动的漫画、动漫,让其认识到保持乐观的心理是最强大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通过看电影、亲子游戏、唱歌跳操等方式,让孩子们转移注意力。家长如果对于孩子的困惑比较棘手,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咨询如何化解小学生的不良情绪。
四、家长应承担课程作业的辅导者,引导他们做学习上进的小学生。
《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作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的班主任、课任老师取得联系,通过QQ群、微信群或电话等形式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协助老师做好网课催促、作业检查、自主学习监督、课外阅读指导等工作。
在辅导课程作业过程中,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分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家学习也应该有作息时间表,做作业不能不经思考敷衍了事。家长还要根据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特点,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课外活动。通过课间休息、午休,做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等方式,避免网上学习时间过长,避免孩子负担过重,保护孩子视力,保持学习精力。
总之,在疫情期间,家长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家长如果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角色,并给孩子做好言谈举止等良好示范,势必对小学生的成长会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露洁,颜源.虚拟学习社区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J].软件,2012(12):148-150.
[2]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教党[2020]11号[A/OL].(2020-01-20)[2020-0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2002/t20200219_422378.html.
[3]裴桂清,高秀珠.试析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