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 --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阮彩伟阮小凡
[导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纷纷拿起网络工具武装自己,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体现了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线上教学一时间繁花似锦,异彩纷呈。有的教师不经意间成了网红直播,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靓丽风采。复学在即,两个月轰轰烈烈的线上教学,是昙花一现还是迎势发展?线上线下各行其道还是深度融合?我们需要思考和应答。
一、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推进了多年的工作,虽广泛普及,但应用不水平不高,更没有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方式,充其量是个“配角”。在疫情影响下,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发挥不了作用,线上教学成为“刚需”,信息技术成为“标配”。教师只有拿起电脑和话筒,才是一个有了“武器”的战士。资料下载、制作课件、录制微课、教学直播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在现实需要面前,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成为教师工作的必备技能。于是,新老教师齐上阵,网上教学各显神通。钉钉、腾讯课堂、企业微信等app成为教学直播的主要工具,各种作业、测试、考勤、互动点评定时发送班级群,满足了学生线上学习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整体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学习在实际工作需要中变得迫切起来,他们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但都实实在在“动”了起来。只有教师真正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方式变革。这场疫情下“停课不停学”成为教育方式变革的历史机遇,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常意义,深刻地推动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时空优势凸显教育多维空间
        两个月大范围的线上教学实践,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担当,也凸显了线上教学的优势。首先是线上教学扩展了教学的时空,摆脱了课堂教学的限制,学生随处即可参与学习。在线听课之后,还能进行多次回看,学习的时间变得灵活了,有更多地自主支配权。教育的多维时空提供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约束和主动提升,因为教师的课堂是开放的,线上课堂不仅有学生听课,还有学生家长听课,甚至全网络都会流传老师上课的视频,无形中促进教师的认真备课。其次是学习的针对性增强了,学生可以通过回放,多次学习遗漏之处和疑惑之处,能自我掌控学习进程,对听课时的遗漏点可以及时弥补,加强记忆。再者是线上课堂促进了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转变。线上学习方式在无人监督情况下进行,学习者的自觉性对学习质量起关键性作用。线上课堂必须有扎实的线下预习和复习行为,必须有专心致志的听讲状态,这样的线上学习才是有效的。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多维度时空,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地选择机遇,也必然带来学生成绩的多元性分化。


三、互补效应助推教育立体发展
        这次线上教学的历史性经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是一次检阅和冲击。珍惜这笔财富,就要将线上教学的优点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一是将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到教学中,利用图片、视频,形象动态地创设情境,让线上资源更好地为线下课堂服务。二是利用“教学视频”的可重复性,将重点混合难点内容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可再生性。三是利用建立的各种信息通道,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实现家校育人功能的有机整合。四是发挥直播的交互优势,与学生发起“点对点”对话,以解决学生学业疑难和心理困惑,提供个性化辅导,也为学生个性化表达提供窗口和平台。线上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使用,必然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线上教学,有效提高周末和节假日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会更有活力,必将促进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功能的整合贯通,实现教育功能立体渗透。
四、深度融合提升教育全息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这已是大家共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一是信息技术提供音、色、画真实情境,构成教学的模拟场景;二是信息技术动画功能展示出的微观世界运动过程,也可浓缩宏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三是营造探究环境和历程,使思维可视化。这些辅助功能,既能烘托气氛、渲染感情,又能推理论证,清晰思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科知识结构化,为开展建构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老师用教学魅力感染家长合学生,家长护航育人保障给力,学科之外,技术之外人力资源的融合见证了教育的合力。教育的全息内涵是人的发展,而实现人的发展不可能全在真实世界,信息技术构成的虚拟世界为学生快捷的思维发展提供了集约式境遇,加上信息技术的个性化辅导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互观照,从而建构起顺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这次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吹响了信息化教学再出征的集结号。
        线上教学效果可能还未达到我们预期。这除了网络设备跟不上,老是卡顿,影响教学效果之外,还有疫情之下,学生居家过久,心里焦躁,不能集中精力听课。随着科技发展,5G时代即将到来,网络速度的技术问题解决了。疫情结束了,我们尽情拥抱生命,学生心理问题也解决了,线上教学必将迎来最佳发展期。但线上教育模式不会对传统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因为通过网络跟学生互动,可以传递声音,但不能传递精神;可以看见画面,但不能看到心灵;可以讲解知识,但不能讲解感情。师生之间的爱和陪伴,才是生命成长中最温暖的力量。只有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的相互融合,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全体教师慎终如始,教书育人,一如既往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实践。
        这才是教育的春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