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信心的形成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有助于儿童抓住一些机遇,有勇气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有助于儿童迎接生活的挑战。对能常获成功的优秀生而言,他们往往有充足的自信心,而“学困生”则不一样了,学习上老是碰钉子,成绩不理想,做什么事都自认为不如别人,甚至事还没做就先自下结论“我肯定不行”,于是自动放弃尝试成功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就处于睡眠状态。孩子没了自信,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他们将如何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各种竞争?本文笔者立足日常教学,针对如何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浅谈一些做法。
【关键词】树立;学困生;自信心
一、维护自尊,树立自信
有一句教育名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得起头来走路”。是的,作为教师都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充满信心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任何成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不用说是孩子了。有些孩子缺点多又不懂如何避免出错,常常会让有些教师缺乏耐心,最后忍受不了。于是有的教师在与这些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无意或有意的冷落了这些学生,甚至于辱骂他们。而教师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同学们对他们的态度,于是也随之疏远了他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这样一来势必使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怀疑。他们的自信心也就随着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包容,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淡;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在学生犯错时,我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决不生气,从不责备、辱骂他们,特别是绝不当众批评他们。古人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的,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是学生们犯错了,我们该如何教育他,引导他认识错误,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有一次,我正在上课,突然从下面传来几声敲桌子的"嘭嘭"声,虽然声音不是很大,但已经使其他学生在寻找声源,不用看我也知道是李明这个活跃分子。如果我当时马上对他进行批评,当然可以使他乖乖的不就范,但我没有这样做。只是用严厉的余光"狠狠"地扫了他一眼,他已经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课后,我在一个恰当的机会找到了他,他当时一定以为我会像之前很多老师的做法一样大骂一场他,只见他耷拉着脑袋。我先给他一个微笑,然后向他伸出了手说:“我们握握手好吗?我知道你会改的。”他迟疑了一下,终于伸出了手。后来,上课的时候,他坐得端端正正的,比以前认真多了。我们教师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这样,很多奇迹就会不断出现。
二、力行体验,增强自信
学困生不是与生俱来就缺少自信的,他们的自信是在与别人的比较过程中给消磨掉了,他们周围的人(包括家长、老师)总会不自觉地拿他们与更加优秀的人进行比较。家长批评小孩总喜欢说“你怎么那么笨啊!你也不学学XX ”,老师鼓励学生总喜欢说“你们看看班上的XX,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家长、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是想勉励孩子,可孩子也知道哪些目标是他们能达到的。大人眼中的XX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目标定得太高,学生无法体验成功,他们的信心从何而来?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他们将离我们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恰当的目标,使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要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我在平时一般不拿他们与优秀生作比较。我总鼓励他们与自己过去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哪怕只是比过去多记了几个生字,写作文的时候有了几个句子通顺了,我都会给予恰当的表扬。虽然这些肯定对优秀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却太重要了。
因为成功对他们来说与登天一般难,也许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别人的否定和讽刺中生活着的,在他们的心里,仿佛成功跟他们永远无缘,他们有的全是缺点,全是不如别人的。如果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到成功,就可以让他们重拾自信。谁不期望得到赞赏啊!何况他们只是孩子,我相信只要能够让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他们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进步也就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如果学生总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和长期处于对他的低评价的环境中,他的自信心就会逐渐丧失。因此,教师要时刻记住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满怀信心的去追求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三、利用特长,重拾自信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从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入手,并多给予鼓励和表扬。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能力再差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要从他们的“闪光点”入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顽强的精神比知识更重要。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名言就告诫我们教师不能片面地看待“学困生”,不要只看他们的缺点,我们要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能。新课改倡导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个人的天赋和特质,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诱导和启发受教育者投身于学习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其生活的智慧、态度和情趣,从而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实现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作为老师应该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挖掘“学困生的天赋与特质”,用学生的一技之长去树立自信。我刚接六(2)班的时候,班里有个学生厌学、怕学,各科成绩很不理想,对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从不当一回事。我经过调查得知,该学生在班上有一个突出的优势——特别善于画画,了解这一点后,我利用课余的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画画比赛",并鼓励该同学也积极参与。最终他以绝对优势获取了第一名。当他登上奖台的那一刻,我发现他非常地激动、高兴。从此以后,无论是什么课他都比以前专心了。自然而然,各科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该学生初一时写了一封信给我,他在信中写到:“敬爱的老师,以前我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是你让我重新拾起了自信心,拥有了自己的理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及多表扬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要用心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学生时刻都有积极的意识:我能行。要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相信每一位教师充分地赏识学生,“学困生”这个词一定会从学校生活这个大字典中剔除掉。
参考文献:
[1] 于军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J].甘肃教育.2019(06)
[2] 尤尚发.小学学困生自信心缺失及矫正措施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8)
[3] 张仁.激励和关爱是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关键[J].学周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