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环境下,如何促进学生更广泛地阅读,以群文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以“议题”写作促进学生进一步的阅读,最终实现一个或几个群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关键字】小学群文阅读 “议题”习作 促进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用课本教、仅仅围绕课本进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慢,知识信息单一、不足以及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习作内容浅、主题凌乱等种种影响学习效率的行为因素日益突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一类型的课文、习作已经讲过了,但是现在又碰到类似的情况、问题。花费精力时间再讲一遍显得赘余,但是不讲,又觉得学生没掌握,同时感觉总是没讲透彻、全面。面对这样的问题,课本教学中存在,习作训练中也存在。探究新形势下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应运而生。
当前,小学语文课本依据知识内容、学生认知规律、认知水平的不同,以册、单元实施分化组合,开展教学。这种组合往往围绕多个或一个主题,即“议题”展示。新形势下,独立地逐一地解决问题显得效率低,我们有必要一类一类去解决问题,这个“类”即我们所说的“议题”,群文阅读过程中总结归纳出的各类“议题”。进行同一主题、同种类型的群文阅读能细化学生知识,增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于此同时,阅读知识的丰富对同类型习作教学的促进等问题,我们也有必要去探究。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提高认知思辨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以及在习作教学中“议题”的运用,如何做到读为写用,以写促读,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等。在这里,我们探索运用写作派生、衍生“议题”的办法实施归类写作,并以写带读,更广泛地推进学生群文阅读。
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以后,教师着力于课堂上群文的构建与知识内容的分析,出现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分离的现象。即使在习作方法、素材的积累上有涉猎,但二者不能如鱼得水,深度融合。往往是阅读之下习作,甚至是阅读之后的习作,那么,如何让阅读与习作平起平坐,进行议题习作、构建阅读,习作进一步促进阅读,使学生进行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阅读,最终,汇合成系统化知识,减轻广大教师的工作。
一、实施“议题”建构: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重视写作技能、方法的训练以及素材的搜集等,以“议题”为导向进行写作,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这一环节的目的和具体做法是读为写用,以读促写。注重阅读对习作的开发引领作用,即在群文阅读实施的过程中,生发、派生出“议题”,在这些“议题”的引领、指导下不断地为习作打基础、拓视野,指导习作。
这一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那些经典篇目,也可以说名家名作,更多地从这些内容中吸取营养,积累经验,逐渐地促进完善“议题”生成。在学习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巴金先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给出了绝佳的例子。这时我们可以以此生发开去,学习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等作品,学习这些作品中作家对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并感受其妙处。衍生散发开去,《草房子》这部作品中的很多表现场面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就可以进行拓展阅读。在这些阅读之后,同学们对“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往往我们在写活动、场面、景物等类型的作文时,不但可以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还可以使文章环节具体,真实完整,有起有伏……这样,实施群文构建与习作指导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教师素养。
二、分析习作教学的类型,生成“议题”,进行议题引领下的阅读教学,积累素材,促进习作教学。这一学习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与前一环节可逆的步骤,即以写促读。笔者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描写一处景物”时认识到,其实写景类作文是我们小学阶段常见的作文类型,通常的做法是先让同学们观察,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描写出来。在实施群文阅读之后呢,我们不仅要观察,还有一批优秀的范文供我们学习、借鉴。习作伊始,我和同学们先交流回忆以前我们如何写写景类作文,甚至是说出自己写的最得意、最喜欢的一次写景作文或片段,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从用词的华美说起的,有从修辞的好处说起的,有同学认为细致的观察是写好写景作文的第一要素、写景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等,还有同学列举了写景的例子……整节课可以说是热闹中不乏思考,有理有据又有得,既是课堂学习又是实践分享。接下来,充分地肯定了同学们的分享之后,对“描写一处景物”这一主题展开群文阅读,发现创新点。《四季之美》《月迹》《渔歌子》等诗文的广泛学习阅读之后,同学们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写景。在他们的笔下,景是时刻变化的,是动态的,而且,景物还可以有主次之分。这样的景多妙啊!这才是真正的景!同学们由衷的赞叹。这样一发而不可收拾,那还有哪些美妙的景是我们不曾知道的呢?在这样的认识与求知欲下,学生更广泛的阅读之路开始了。
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是语文教学永恒的重点。面对信息时代新形势下的阅读与习作能力发展,不能只凭老师教、教课本,更不能一味地盲目地进行各种习作练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们要进行最广泛的“吸”,就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提高认识,提升速度,陶冶情操,激励情趣。世纪老人冰心也曾说过:“一提起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读书有无限多的好处。因此,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吸收之后,最终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吐”,才能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表达出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系统化,以归类写作下的“议题”生成与“议题”导向下的阅读学习互相促进,促使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浑然成一体系、相融合,这是课堂学习的新模式,也是我们广大师生努力的方向,以便最终实现学生乃至几个群体的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