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王莉
[导读] 我们对该学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解决教材的滞后状态问题
        摘要:我们对该学科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解决教材的滞后状态问题,而是通过紧密联系当前新形势,运用讨论等新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该学科在宏观方面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如何体现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对外贸易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新课题,客观上要求该学科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中国对外贸易》学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门特有的新兴的课程。该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因此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授课教师必须认真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才能取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新成果。本文就《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促进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1 本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中国对外贸易》学科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
         1.1 学科性质、特点,决定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对外贸易》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有关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宏观性,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关理论、方针政策和实践问题;二是发展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发展变化,而对外贸易在实际工作中发展、变化更快,因此它是一门动态的、发展的学科。
        1.2 改变封闭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目标观和质量观。面对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与人们工作不稳定,工作专业化与科学综合化,竞争与合作共生等社会矛盾趋势,对人才要求更重要的是基础素质。这些普遍的最主要的基础素质可归结为两种态度、两种能力,这就是积极学习和正确做人的态度,以及独立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他人、对事业、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及相应的能力。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树立开放教学理念,方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 本学科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好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实践、整合反思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感悟教师职业的内在生命价值,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需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2.1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就理论讲理论,就政策讲政策,不能够紧密联系实践,就会讲得干巴巴,流于“空”、“泛”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解决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践问题,应当注意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2.1.1 在课程的讲授中突出分析当前的形势,当前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授课一开始,作为总论,要介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有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国家有那些重要的方针政策等等,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总的形势状况。
        2.1.2 讲理论要针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讲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部分,要针对我国作为一个经济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究竟吃亏不吃亏的问题展开等。
        2.1.3 讲实际问题尽量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
        例如:在讲授改革开放以前的对外贸易仅仅是为了在实物形态上调剂余缺、互通有无时,要同当时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联系起来,而且要提高到我国小农经济思想对外贸工作影响的高度进行分析。
        2.2 正确处理教材与授课的关系问题
        如前文所述,该学科的教材建设具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滞后性缺陷,因此使得授课与教材关系的处理问题至关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只能依靠课堂上随时介绍分析当前的形势,并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常讲常新。
        例如:2018年我国外贸发展情况,教材无法企及的新形势,但教材中的内容却可做对照,为突出现实性及发展性,可采用图示对比讲授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2.3 授课与讨论、自学相结合
        根据本门课程特点,课堂讲授应以重点、难点、新问题为主,同时配以相关问题的讨论,一般内容由学生自学。
        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学习方式,即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重新定位,应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创新者、享受者、审美者、体验者、实践者,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了解了世界、扩大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升华了生命,进而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讨论方式可谓是本学科教学的一针兴奋剂,该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要达到教学目标必须遵照教学大纲控制指导好整个过程。
        例如:讨论如何进行我国外贸体制改革。
        这个论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学生除会运用所学知识以外,更可喜的是他们能积极思考,多方搜集资料,有了新的思想闪光点。如某小组学生找到一个切入点,在谈到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时援引了实证:现今中药项目,众所周知,我国的中药不仅有着悠久的渊源,而且具有神奇的疗效,但是,至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并不很高,现在我国中医研究已成为医学界引入的最新研究项目,正是从走国际化的道路出发,以前水蜜丸和汤药是中药中的主要制药方式,现在为了走向国际市场,为了适应国外消费者的习惯,我们把汤药改革为冲剂,把水蜜丸改为糖衣片,这种种做法都有利于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大舞台(引自学生原发言稿)。这恰恰是大型外贸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知识点的活用和引申。类似的讨论引发了学生深深的思考,虽然学生论证的水平仍有待提高,但却迈出了素质培养的脚步,日复一日终将实现人才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是一门动态性很强的学科,由于这一特性使得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改革更具有挑战性与可操作性,适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时代要求,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初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本文的初浅观点,今后该领域的探索之路仍需总结经验,积累创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