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内容呈现上,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在知识构架上,以基本信息技术知识的拓展为主。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融合,对学生基本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协作分享意识的塑造,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切实立足学生发展需要,高效整合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深度探析具体实践路径,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以更好应用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综合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而奠基铺路。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进入高中学段,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高考压力的加剧,很多学生便将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置于搁浅位置。课堂教学中,一昧按照教师指导开展学习,对很多实用性很强的知识都是浅尝辄止;课堂教学外,很少应用对应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其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高,信息技术素养普遍不强。殊不知,与诸多高考科目相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发展同样有着特别重要作用。一方面,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的大繁荣,知识的大爆炸,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利用资源、获取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信息技术中包含着很多有趣的知识,丰富的素材,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在文化基础学科学习层面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也会得到有效释放和缓解,对于学生身心调试也会带来巨大帮助。基于此,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渗透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进而带动学生在更加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生态内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体悟信息技术知识的乐趣,以强大的内驱力,高昂的合作热情,开展信息技术学习。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为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提供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与应用,对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参与效度、互动状态等都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应该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以确保各个小组之间势力均衡,便于教学评价中小组之间良性竞争。首先,在组员数量上,每个小组拟规定4——6人为佳,切忌组员数量过多影响各自特长发挥,过少不利合作任务分配;其次,在组员搭配上,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发展夙愿等,将各方面情况比较接近的学生划分至不同小组,确保各小组之间实力接近,且有1——2名同学可以起到组织、协调、引领作用;最后,在小组合作上,应该尽量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科学指导,给予学生更多协作互助的机会和空间,以切实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热情和兴趣,让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高效开展,高效落实。
例如,在通常情况下,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基本都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这便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好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自己上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进行合作交流,并由组长就具体问题、困惑进行归纳、整合、反馈,以促进整体学习进行。同时,对于不同组员之间学习中新的想法、思考、理解、应用途径等即时互动,以在小组合作中切实增强其综合信息技术能力。
二、科学设置合作任务,为信息技术教学落实奠定基础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开展,教师应该在设置小组任务上下功夫。
教学前,教学教学内容与学习需要,尽量就对应的信息技术知识、问题、应用等加以整合,做到目标明细,便于达成;任务精准科学;便于合作;内容难易适中,便于实践。教学中,根据不同环节知识特点,尽量以活动形式或者知识模块为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互动,为切实增强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而创设条件。必要时,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置不同竞争型学习任务或者活动,提升合作学习效能。教学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评价,就不同小组整体表现,组员合作情况予以反馈,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得以更好发挥和体现。
例如,在进行代码编程知识教学时,教师在知识要点讲授完毕后,可以对不同小组分配不同学习任务,让小组之间通过组员合作的方式用具体编程知识开发符合要求的小软件,并引导小组之间开展竞争。这一学习过程中,组员之间合作的热情更加高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强化。
三、灵活发挥组员特长,为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构建生态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的学生对于Office或者WPS软件工具使用能力较强,教师在安排小组任务时让其负责文字编辑和信息加工方面的任务模块;有的学生对photoshoop工具比较熟悉,可以由其负责图片ps或者加工处理方面的工作;有的学生信息筛选、整合能力较强,可以让其负责对应信息搜集方面的模块任务。通过精准而科学的小组分工,组员之间的协作热情会更加高涨,每一位同学也可以在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的基础上各司其职,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充分强化,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更好提升。这一设计和安排,既有效填补了小组之间在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空缺,又增强了小组的核心竞争力,同学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持续增强。
四、结论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驱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会得到切实提升,对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充分掌控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得到了持续推动。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激活,对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都起到了更加科学、有效的增强和推动。
参考文献:
[1]高燕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亚太教育,2016(13):74.
[2]徐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15-16.
[3]郭晓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2):7807+7824.
[4]叶文林.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