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教育中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正确的法制观念的重要课程,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做了主要分析,肯定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和教育越来越紧密,人们更愿意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启发孩子,教师也逐渐改变教育模式,把生活融入到课程中来。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方向,课堂不能是书本知识的教条说教,而应该充满未知性和探索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初中是学生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和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阶段,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感悟生活。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生活是一切的来源,同样教学也来源于生活,从前那种刻板固化、课本至上的说教模式已经处在教育的边缘地带,亟待革新。新课改教学教会我们的是创新教学,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快速发展与确地的阶段,将生活融入教学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增强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和刻板的课堂模式相结合,会是的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深深牢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枯燥的规范和条文,书面知识晦涩,初中生本身就不喜欢刻板的失误,再加上社会接触面少,难以将知识和生活的案例结合起来并学以致用。这时,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举出相应的生活案例,通过多媒体技术很好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实际生活案例为基础的教学中能够真正将知识理解透彻,并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比如“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老师可以搜集一些违反法律最终被绳之以法的案例视频,在课堂上有针对性播放,比起看课本,案例视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案例观看完毕后,还能引发学生反思,评判社会行为的对与错,在讨论与思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制观念。
2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课堂上的说教,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发散思维创造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教学灵感,增强自己的教学热情和活力。同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据有关报道,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十几到二十分钟,而且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面效果并不好。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则可以频繁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有新的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探索学习乐趣,学会团队合作,将知识与生活完美的融合,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烙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3 丰富社会体验感,有助于增强生活感悟
初中生的社会阅历少,心性单纯,善良美好,正是良好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感悟现实生活,真正了解社会的现状,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从而培养自己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生活在乐观的人眼里就是美好的社会,在悲观的人眼里就是糟糕的社会,你可以选择潇潇洒洒的过一生,也可以选择谨小慎微的过每一秒。
只有能控制自己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道德和法治融入了生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社会体验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感悟,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法制观念有巨大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策略
1 将具有生活特点的教学素材作为新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材也是取自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但是教材是面向所有初中学生的,教材要普遍适合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材的编撰就会与学生的实际有脱离的情况,就好比河北省和广东省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课本教材却要综合两地的特点,难免违背因材施教。正因为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性的修改课本内容,根据学生对教材的不同需求来提升教材的实用性与新鲜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二者是相辅相成,朋友之间有误会了怎样解除,朋友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还有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友谊是需要珍惜的等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能有时候两个人仅仅是因为一些零食或者是喜欢同一个女孩子不再是朋友,依靠身边实际的例子来弥补理论教学的缺陷,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并遵守道德与法制。
2 建立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力
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去体验道德与法治精神与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身感受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比如“珍视生命”这一节课,我们要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什么样的车走对应的车道,如果不遵守可能有会很严重的后果。除了读课本,学校可以带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观看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生命凋零的视频,同时加以生动讲解,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乱撞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极大的危险。以这样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感受,让他们树立从小遵守法律规定的良好意识。
3 改变教学方式,以现实生活为导向
学生在学校面对的学科非常多,像传统文化学科主要依靠的是学生通过反复做试题来巩固并提成自身的掌握程度。但是《道德与法制》确实与这些学科存在极大不同,理论知识只是这个学科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切实的例子,将二者建立起有效联系,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将课本提倡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当中。例如“网上交友新时空”这部分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交友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辩论或者是情景剧的方式展现出来,网络可以让我们认识不同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朋友,从而分享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向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来缓解郁闷的心情。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所谓朋友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他的真实目的我们也不知道,初中生的世界观还不健全,很容易误入歧途等等。在学生的互动结束以后,老师要出来做一个综合的评价,教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交友,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认同这一事实。
三、结语
综上,以前仅仅在教室里面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可行,事实证明效果收效甚微。我们要做的很多,在教学课本、教学方式等等都需要做出改变。这些改变却又一个共同的准则,那就是教材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再一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样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只是才能充分融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深深植入他们的思想中。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2016,(10):73.
[2]朱华君.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中华少年, 2019(7):22-22.
[3]訾如美.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6):21-21.
[4]宋子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南北桥, 2019(12):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