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感知生物知识的实用性,最终解决教学难题,提升自身的生物技能的过程。那么如何将这一教学方式发挥其最大教学价值,并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堂,为接下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高中生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科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所以这门学科在高中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教材的变动,并且这门学科的概念以及知识点比较抽象和琐碎,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此帮助学生熟悉课堂知识,最终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体验生物知识的学习价值和意义。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活化教学不彻底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课程开展过程当中,一部分教师虽然使用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但是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则是缺乏彻底性,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本质还是如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教师仅仅只是照本宣科对学生传授生物理论性知识,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无法促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比如生物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仅仅只是设定好学生讨论的范围,并没有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对于生物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无法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讨论时间设置方面也不够充足,时间过于短暂,让学生无法对于问题进行全方位探讨。
2.教学举例与学生生活偏离
在当前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为了促使生物教学和生活相互联系起来,教师通常都会列举和现实生活相关的例子,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丰富生活经历,教师所列举的一些例子可能会和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产生脱节。比如一些教师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当中不常见的植物或者动物,这样就造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同时无法让学生对于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仅仅只是在课堂之上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过多使用非学术用语
在教材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学生在对于教材进行理解过程当中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某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为了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通常都会用一些非学术用语给学生进行解释。这样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在课堂之上过多的采用非学术的用语,并且没有让学生及时将非学术用语转换成为学术用语,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于专业术语熟悉和了解,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造成重大的阻碍,且不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性,同时会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科素养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1.学生理解更加方便
生物这门教学课程中的某些知识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会在理解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尽管在当代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教学工具为学生做出模拟,但这种学习辅助效果仍然不如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知识的学习。
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展开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激素发现”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能够辅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植物的向旋光性”这一结论的探讨过程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植物哪一个朝向的枝叶更加茂盛,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推测。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之中,学生会主动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与见解,并得到实验结论。而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一结论中所涉及到的生物知识,即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以及植物的尖端感光性。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与结论相结合,并从生活经验中出发完成对于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学生对新的教学知识产生抵触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培养学生生物兴趣
在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能够发现生物知识为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够加强学生生活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生物知识,应用生物知识。
例如,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伴性遗传”的学习课堂中,结合生活展开教学同样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与遗传有关,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拓展有着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展开一些教学活动,比如根据父母的血型推导孩子可能会出现的血型,或者根据遗传病在家族中的体现推导遗传病基因的伴性关系。在这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推导兴趣,从而能够在锻炼学生知识应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
3.实验教学生活化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实验基础不同,导致他们设计生物实验,分析实验原理的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常常出现差错,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将实验与生活进行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
例如,在教学《细胞壁的质壁分离》这一实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实验原理,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生活材料——洋葱,让学生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探讨。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洋葱切块,之后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当中,观察其现象,最后通过现象总结质壁分离的特点和原理。笔者经过这一实验材料的生活化教学,首先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其次让学生在实验中加强了动手能力,体验了实验过程,最后通过不断地探讨,完成了实验的目的,掌握了实验原理。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法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将生活与生物知识相联系,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生物知识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活用的能力。知识的学习将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而这也就是生物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法应用的意义之一。
参考文献
[1] 曲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7)
[2] 尹青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