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任务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康斌
[导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目前我国培养基层幼教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及思考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目前我国培养基层幼教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肩负着全国大部分基层地区幼教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而幼儿时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人才成长的关键的莫基阶段。因此,中职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国基层教育发展的步伐。强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效性,成为职教人的亟待完成的工作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鲜明,他们活泼开朗、善于模仿、表现欲强,好动而懒于思考,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兴趣倾向偏重于操作技能的训练,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目前的教学模式太过枯燥,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加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但仍是过于强调学生的机械学习,死记硬背,没有完全摆脱消极被动的“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作为学前专业的任课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此次提出以“任务驱动法”完善教学,尝试创设任务情境,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实施的教学任务,以情境引导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高能高效。如何巧妙地设置任务情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任务情境创设的内涵
        现代教育改革要求使学生从被动性的学习变为主动性的学习,任务成为被动转为主动的导引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的任务当中,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一)什么是任务情境创设
        任务情境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从课堂教学知识点入手,全面理解、剖析教材,将课程大纲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以此为内容设置一个个的教学任务,创设与任务相匹配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教学中根据本节课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在一定意义上说,任务情境的创设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的新异,有一定挑战,产生想学、乐学的心理情感。创设情境,合理导入,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动机问题,既实现了教师主导,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二)任务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当代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为: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而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认知主体的认识发展呈螺旋式前进,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应时刻与此相适应。
        因此,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理论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任务情境创设的作用
        1.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课前,学生可能从事各项活动。上课伊始,他们的情绪比较浮躁、注意力分散、大脑的兴奋中心并未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通过任务情境的引入,将一些恰当的、生动有趣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其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把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


        2.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任务情境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恰如其分、新鲜有趣、引人入胜的任务情境,能够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之初,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
        3.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对教学起到定向的作用。教师通过任务情境的展示、分析、提问,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奠定后继学习的基础
        精彩的任务情境能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为出发点,可以将教学内容一步步展开,延伸,使课堂教学不断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的连锁反应。
        此外,任务情境还可以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明确了任务情境的作用,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情境。
        三、合理分解任务,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一)创设问题任务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方便使用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以前学过的,另一些是没有学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也就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教师注意问题新旧知识上的冲突,通过问题任务的引导,帮助学生想象、思考。建构对新知识的认识。
        (二)创设游戏任务情境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活动与学习是从游戏开始的。现代心理学也认为,游戏是启发儿童学习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科教学内容直接指向学龄前的幼儿。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运用游戏创设任务情境,更贴近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游双任务情境常用在音乐互动教学中,教师为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浚计各种游茂活动进行教学通过游成的形式来藏发学生兴越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气氛。
        音乐学习是种欢快的、愉悦的审美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都应让学习者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和体验的快乐。
        创设游戏情境是一种尊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看、玩、做、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创设生活任务情境
        学前教育专业未来面对的是学龄前的幼儿,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其所学内容必须是浅星的,生活化的。因此,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时,必须主要倾向于如何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科学合理地将浅星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入学前教育的实践,同时,创设任务情境也要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之上,充分考虎学前教有专业学生好动雨懒于思考,基础差,学习杏度不够认真的现实,了解学生学习程度,预测在任务根索中可能会出观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如识经验,微发学生的有放联想,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任务情境创设是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当然只要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应采用,只要我们勇于进取、大胆创新,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生动活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