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在阅读导读课中的应用 ——观摩课有感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胡馨
[导读] 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一节有效的导读课对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整本书的有效阅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摘要: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一节有效的导读课对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整本书的有效阅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的使用能够有效串联阅读教学设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导读课  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
        一.引言
        越是沉浸在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越是觉得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它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将阅读践行一生。笔者有幸参加了扬州市树人学校“学习进阶视域下初中生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活动,感触颇多,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导读课中实践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结合闵洁老师上的一节The Wind in the Willows导读课,本人感想如下。
        二.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概述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到了人类思维的本质,进而提出了问题教学法的观点,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Bloom’s Taxonomy),问题教学法所设计的问题可以分成LOTS Questions (Low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和HOTS Questions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两类,其中HOTS Questions对于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功效。

(图1)
        正如图1所示,学生的学习思维被分为六个进阶,从底层的Remember到最高层的Create。基于Remember, Understand和Apply这三种思维形态而设计的问题属于LOTS Questions,而基于Analyze, Evaluate和Create这三种思维形态而设计的问题属于HOTS Questions,而后三种是我们教师极力想要培养的学生高阶思维方式。当然,我们设计的问题不应该全都是HOTS Questions,因为任何素材的理解、思维的提升和知识的形成都是需要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地基不扎实,上面的建筑也不会牢靠。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一般会把LOTS Questions和HOTS Questions混搭,需要注意的是LOTS Questions和HOTS Questions的比例搭配,既不能都是简单的LOTS,也不能全是空中楼台的HOTS,一切都应该以阅读材料为基础,以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将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科学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阅读导读课中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一节有效的导读课对于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开端,学生成功阅读的序幕。那么如何把导读课上得活、上得巧、上得高效呢?采用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闵洁老师的一节The Wind in the Willows导读课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1.读前提问,心随意动,激活兴趣
         采用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我们应该根据相应的目标任务,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达成不同层次的目标。在阅读文本前,我们可针对文章的类型、封面的设计、文本的章节安排、作者的意图和文本背景等各方面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在阅读前就产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成功率。


         在The Wind in the Willows的导读课中,闵老师在发给学生阅读材料后,并没有因为课上时间有限而让学生急急忙忙地开始读起来,而是耐心地让学生先品一品标题,赏一赏封面,读一读目录,然后提问:Where may the story happen? (Predicting)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over? (Visualizing) 这两个问题既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得出了学生心目中的故事概况,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一种视觉化的形象,让这样的画面感深深地印刻在了学生的心里。所以,当我们开始阅读教学时,应该忙而有序,就像打太极拳一样,有时候以静制动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2. 读中指导,心随文动,品文赏美
         闵老师设计的这节课重点是对第一章的导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闵老师以Character为切入点,巧用图片和问题,让学生确认故事角色,再通过文章中的语句来分析角色的性格与情感,并提供示范模板加以分析铺垫,帮助学生角色分析,进而上升到文学赏析的高度而产生共鸣。在辨识角色的任务中,闵老师展示了四幅不同角色的图片后提问:Which one is Rat? (Differentiating) Why do you know him so easily? (Weighing) 在帮助学生确定其他角色时,闵老师改变了提问方式,她选择了文中的一幅插图加以提问:Who is Mole? (Recognizing) How do you know that? (Analyzing) 学生需要通过“看”插画这个技巧,结合“读”文章中的语句,推断出从洞里出来的那个角色是Mole。
3.  读后延伸,心随己动,启发创造
         在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思考,对作者意图的思考,在读后进行延伸,心随己动,通过LOTS和HOTS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对话文本,对话作者,甚至对话自己。如:What is the main message of the story? (Examining)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 (Expressing) 促使学生自己分析与总结,完成各项阅读任务。
         至此,一节导读课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从文学赏析角度来看,似乎还稍欠火候。童话之所以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其丰富而又令人惊艳的想象力。所以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展开想象,让故事的发生充满无限的可能。这其实正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地方,也许他们心中也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要积极地表达。这也是老师最想让学生达到的高度,是最高阶的思维层次Create。譬如,我们可以这样问:If they try to have a picnic by the river, what difficulty will they meet? What will happen then? 我们知道,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最难的,因为有时候我们太尊重原著,太理所当然地认为后续的发展就应该这样,从而自己也变得不够开放,故步自封。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老师要注意适时打破自己的禁锢,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文本,对待新时代的学习主体。只有老师自己先开放创新了,才能带动起学生的开放和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具有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的新一代。
         四.结语
         感谢闵老师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虽然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但LOTS和HOTS问题教学法在导读课上的应用,能有效地提升导读课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功能,使之成为学生成功阅读的序幕。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John Dewey),伍中友著.《我们如何思维》.新华出版社,2010
2.洛林·W·安德森等编著,蒋小平翻译.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