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然后针对如何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前言: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也意义重大。基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得到优化。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他们仅仅考虑了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学习的状态比较被动,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声、像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信息技术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形式上比较多样,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够很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包含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和深奥,还有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学生需要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有更多的学习动力[2]。因此,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引用,将鲜明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就会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跟随着情境而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最终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比如,在学习“关心国家发展”这一课的时候,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明确国家目前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并且为学生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获得双重体验,然后通过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的获取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宽松而活跃,让学生的认知过程得以加快,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高铁霸座女事件”的视频。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乘坐高铁时,应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这样的社会热点会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并且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知道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社会调查来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时代意识。随着网络时代的带来,现代教学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又可以使课外调查中的困难得到克服。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来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在网络中查阅资料,然后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得以激活。
比如,在学习“做负责任的人”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勇担社会责任”为题,组织班级演讲比赛。为了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搜集资料,将演讲稿写好,并且在小组中交流和分享。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创造思维都比较差。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将学生的参与性调动起来。通过对网络中丰富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应用,可以为教学改革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为学生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到台前进行展示自己应用信息技术搜集到的信息,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时事新闻、社会热点、法律评论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国家大事有更高的关注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论: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的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宏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机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8.
[2]司社忠.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起来[J].学周刊,2019(27):81.
[3]彭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63-64.
注:本文系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研究》ZXKTC-1957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