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故事叙事策略研究——以北京电视台《记忆》为例 张红梅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张红梅
[导读]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记忆》栏目通过采用故事化叙述的播出方式,有效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自2015年1月至今,该栏目将周一到周五的五天节目打成通档,引入故事化作为改版核心,栏目收视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当前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排名稳居前三,节目从独家视角,以亲历者、见证者叙述为主题,多维度地叙述和展现不为人知的传奇人物和故事,以反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唤起老百姓的情感共鸣。
                                                                张红梅
                                              (北京电视台   100022)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记忆》栏目通过采用故事化叙述的播出方式,有效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自2015年1月至今,该栏目将周一到周五的五天节目打成通档,引入故事化作为改版核心,栏目收视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当前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排名稳居前三,节目从独家视角,以亲历者、见证者叙述为主题,多维度地叙述和展现不为人知的传奇人物和故事,以反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唤起老百姓的情感共鸣。
        科教电视节目叙事策略的应用,主要从“故事化”叙事策略、“时效热点叙事策略”、“娱乐化”三种叙事策略的来分析。
        1、“故事化”叙事策略
        在影视艺术中,故事不可或缺,美国人通过好莱坞大制作的电影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人们,从而表达美国的价值观和精神,从而不难看出,好莱坞的好多大片都涉及都科技的内容,但是也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表述清楚,因此,冷冰冰的科教节目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故事性,同时,对于科教电视节目来说,讲好故事就是成功的一半。
        科教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策略,是指电视媒体突破固有模式,不在单一的对科教知识讲述,而是通过讲故事来制造悬念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情节安排,把晦涩的科教知识转变为新鲜有趣的故事传达。要把叙事实现故事化,其中故事要素至关重要,科教节目就应该重视故事要素。本文重点论述如下三大要素。
        一是悬念。好莱坞大片有一个公认的特点,就是 3-5 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设计,接连不断的悬念能够吸引受众乐此不疲的看到结尾,而且时长还会有人看到结尾感觉不过瘾,接着买票再看一遍这悬念不断的大片。从而,悬念设计也被电视导演借鉴到了电视节目创作上,《记忆》栏目,每期节目的开头都会设计一系列疑问的提出,以此调动观众往下看的兴趣。例如,去年是陕西法门寺发掘30周年,在节目开头,导演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是如何被传入中国的?为什么这枚佛指舍利又和《西游记》中的唐僧有关?绝世珍宝秘色瓷是如何烧造的?大金盆中又蕴藏着哪些秘密?虽然法门寺发掘已经三十年过去了,但是其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这些充满悬念的话题点,能够勾连起观众对法门寺持续的关注度。其实,如何设计悬念,一直被公认为难以入手,一是悬念需要先设扣,这个扣就是一个疑问、一个为什么?这个疑问要让观众既要意想不到又浮想联翩,这个疑问需要统筹全篇或者某段篇幅,二是悬念要叠加,不能单一疑问,要在大疑问点下设计小的疑问点,使大疑问点更加扑朔迷离。比如《记忆》栏目播出的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节目,大的悬念点依旧是讲佛舍利,但是其中小的悬念点,讲述了佛指舍利是当年皇帝所赐,但是这枚舍利最早的传入中国,是玄奘师傅,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的原型,他去印度取经,真正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获取经书,而是重要的目的是把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带到中国,导演设计的佛指舍利和《西游记》内容的勾连,自然也就吸引了受众的高度关注。
        二是人物。

任何一个好故事都不离开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情感表达,再完美的故事,缺乏的人物性格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也会变得不生动,科教电视节目知识的传播,主要是把故事中的人物当做中心,通过人物来传递知识,让观众明白和了解,假如人物是没有的,仅仅依靠旁白这类已经落后的套路是难以吸引更多人关注的。例如今年是北京育英学校建校70周年,在这期节目的开头,导演就设计了一些系列疑问,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所学校,为什么毛主席要给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是从何而来?为什么要起名叫育英学校?育英校风“静静地挂在枝头的桃子”又有什么寓意?其中提到的毛主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一系列和伟人相关的话题,一下就拉近了受众的距离,不然一所学校的建立,并不能吸引大家的关注。
        三是情节。故事叙事策略中情节要突出人物为主体推进事件的发展。包括了一组或者多组能够代表个体与个体,或者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故事的推进包括了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个别的还包括了序幕与尾声。情节的展现具有条理性与逻辑性,能够展现出作品人物间的矛盾。情节为叙事性文学作品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品人物正是依托情节的逐步展现来呈现事件的矛盾所在,推动故事向纵深发展。情节包括了能够代表个体特征、代表个体与个体,或者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冲突。高尔基曾这样阐述:情节就是个体间的联系、争执、喜欢等情感与普通的彼此关系,——独特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与组成的历史”。[8]所以说,情节的三要素为事件、人物与场景。在对情节进行描绘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波三折、跌岩起伏,如同做翻滚过山车,比如《记忆》栏目做了一期陕西庆山寺的佛舍利节目,节目开篇是介绍现今的陕西临潼博物馆馆藏着国宝级的文物释迦牟尼佛舍利,这些舍利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是在庆山寺遗迹中偶然发现的,可是史料上却没有庆山寺的记载,但是文物宝函中明确记载着这是释迦牟尼佛舍利,考古工作者根据残存的遗迹发现,庆山寺曾经在唐朝兴盛一时,是由武则天亲自资助建造的,这些释迦牟尼佛舍利也是她资助的,武则天去世后,反对派不仅毁灭了她资助的寺庙,甚至连记载也一并删除。这样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受众强烈的收视欲望。
        在《文化产业导论》一书中提到“故事驱动的根基在于文化脉络与故事原型。故事驱动的起点在于人们的精神共识和价值认同的构建,即构建人类想象的共同体。故事之所以会打动人心,甚至流传千古,正是其传达了人类所共享的情感结构、原型基础和人格模式。故事是我们想象世界的最初形式,也是我们创造世界的最终图谱 。”因此,科教电视节目只有讲究故事化的叙事策略,有悬念、有人物、有情节,才能使受众在接受故事的兴趣点当中自然而然地获取知识。
        2、时效热点叙事策略
        时效热点一直是媒体的生存之道,热点话题更是人们谈资的最大兴趣点。在全媒体的时代,热点事件更应该做到及时有效公正的传播,热点事件的生命周期急剧缩短,对于媒体而言,应该如何抓住时效热点呢?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线索,对题材进行科学判断,不能制造花边新闻,更不能恶意编造内容。在创新生产机制下,可以与网民互动、抓准热点关注群体,分众出击,抓住热点中的核心人物,率先制造热点;其次要深度挖掘热点,不能是有一说一,应该透过现象看到内核,找到热点背后的内容,及时为广大受众传达科教信息,使他们感到关心国家科技大事能够提升自信心,使受众增加社会责任感。
        3、娱乐化叙事策略
        全媒体时代来临,高效的传播、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更多地需要放松身心,分析传统的电视节目可发现,节目类型虽然看起来花样繁多,可大多数都是阐述描绘历史事件、社会变革为主的内容,以此获得受众的共鸣,但是往往这单一的传递信息,缺乏娱乐化元素,受众看过之后常常有疲惫感,如何在科教节目中加入娱乐元素,使之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科教节目更好看更好玩。
       《记忆》栏目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借助大屏幕等电子手段,以及八十年代道具,把演播室现场打造成了八十年代的居家环境,特别是主持人还穿上了八十年代的服装,嘉宾一到现场就被吸引住,滔滔不绝的说缝纫机当年是怎么攒钱买的、老婆是怎么用缝纫机给孩子做衣服的、立柜上的唐三彩自己是如何的爱不释手等等,主持人富有娱乐化的讲述,现场的还原场景,一系列的娱乐话题把相关信息都传递给了受众。我们倡导的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与当前最时髦的“娱乐至尚”节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科教电视节目娱乐化,要求节目类型体现娱乐性,要让观众在愉悦的场景下接受知识,改变传统呆板单一的信息传输,打造出轻松活波的形式,使受众在娱乐的同时接受知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