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丁小娟
[导读] 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远远不够
        摘要: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远远不够,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育。本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内涵入手,对当前英语阅读课中的文化意识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探讨当前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以期对当前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文化意识;高中英语
英语本质上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与英语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英语教学的地位逐渐显现。在这一前提下,当前英语教育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意识内涵的理解普遍局限于中外文化异同的分析上,往往忽略文化知识内涵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如何基于文化知识、文化比较和批判性思维以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文化意识等。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使其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受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所关注的都是分数和成绩。在这一背景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培养被摆到首位,其他方面往往受到削弱或忽视。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文化教学意识,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课堂说教多,学生获得少,或者说帮助学生内化的少。教师重视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轻视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使学生所学始终停留在外部知识层面,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态度和修养,也就无法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导致知行不一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缺乏国外生活的经历,很少有直接接触国外文化的机会,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中外优秀文化。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用来自我充电和自我提高的时间较少,缺乏文化知识方面的储备,对阅读课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很少主动地挖掘课文内在的文化知识。
三、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探究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及其价值的认可和肯定,对自身的文化生命要有坚定的信心,并积极践行。在建党九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只有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从培养学生的长远角度考虑,真正地将文化意识培养落到教学实处。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 Unit2 Project MagicNeedles:Chinese Acupuncture—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中医疗法一灸。以下为笔者的教学实录。在Pre-Reading教学环节,教师借助针灸实物结合多媒体影音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或了解针灸,引入话题;在Reading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泛读和精读,设置asking-and-answeringquestions,让学生了解针灸的起源、发展、原理和影响,完成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Post-Reading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树立文化自信。针灸疗法是我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作为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文章Nobel Win Honors Scientist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发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健康和医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为切入点,教育学生不能迷信国外制造,坚定学生对传统中医中药的文化自信,而这种自信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同时,教师不能局限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熏陶,更要结合当代中国在世界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辉煌中国》这部纪录片充分地展示了近年来中国人民在众多基础领域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由内而外辐射出中国正能量,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作为对教材的补充,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片段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在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3 Reading The Curse of the Mummy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Howard Carter这个文章的核心人物,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中国外交家、地理学家,如郑和、徐霞客等人的资料,让学生与本节课中的主要人物Howard Carter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深挖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差异是有深刻根源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探讨家庭、社会等主客观原因对冒险家Carter成长的影响,从而对文化这一抽象概念形成自己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对中外文化敏锐的感知度。
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文化意识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只有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促进文化繁荣,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好外国优秀文化的渗透,更重要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髙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现状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8.
[2]邹雪.信息技术整合背景下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