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不“普通”——提升高中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何文琳
[导读]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来说,推广普及普通话是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帮助地区脱贫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尤其重视教育行业中的普通话推广,自国家开展相关工作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全面贯彻党教育的方针,对于地区教育行业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一些地区和经济原因使得该地区仍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目前该地区师资队伍中普通话的普及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仍旧较低。
关键词: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教师普通话
        以门源回族自治县为例,本人由于工作原因与该地教师接触,深感该地区教师队伍普通话使用率不高,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制约该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该地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亟需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一、地区教师普通话使用现状 
(一)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普通话语音基础差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仅门源回族自治县就居住着回、汉、藏、蒙古、土、撒拉等21个民族,各种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纷繁复杂。这虽体现了不同民族的语言精粹,但是同时也为该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使得该地区的普通话整体使用率较低,即使是教师也不例外。该地区的大部分本地教师自出生时就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地区方言的语言环境之中,普通话的语音基础较差。此外,教师和学生也更习惯使用方言交流,使用普通话教学甚至会让彼此感到不适应,教师觉得使用母语会使得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学生则认为使用母语使得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味,更使得教师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较低。
(二)欠发达的经济和传统习俗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城镇人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为30.12%,乡村人口比重占69.88%,城镇率较低。同时该地区地形复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缘,多高原盆地,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由于经济和地区限制,也带来了教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受传统习俗和狭隘的地方观念的影响,本地生长的教师易对说普通话产生排斥心理。1同时当地人民同外界接触较少,本地教师难以通过电视、收音机、广播等媒体设备学习较为准确的普通话。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地支教人员的帮助,教师的普通话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旧存在浓厚的方言口音,普通话表达准确的本地教师在当地教师总人数中占比较低。
        二、提升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的策略建议
        (一)提高重要性认识
        进一步加强普通话的推广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对普通使用的重要性认识。教育部门应当时常以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宣传。

本着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来看,教师加强普通话的使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的学生迟早会走出自己的家乡,进入其他地方进行学习深造、生产生活,如果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讲一口优美、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才不会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2
        (二)制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里不断的练习与使用,而突破方言环境的困境就是需要制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音环境。因而,强调教师普通话用语的规范性,引导学生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与练习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认为可以有以下措施;
        首先,国家应当加大支教力度,吸引鼓励更多的外地教师进入门源回族自治县,加大西部教育支持力度。使用标准普通话的教师会为这个地区注入更多鲜活的血液,外地教师的到来,会使得当地教师和学生为了与外来教师增强的交流而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普通话使用率与标准率。
        其次,制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乡镇应当多多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及语言类比赛,例如用普通话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老师和学生参与;将校园作为语言学习的“坚强阵地”。时常组织当地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工作,邀请相关语言文字专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为教师进行培训授课,使教师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认识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普通话应用中的各种技巧。
        此外,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设备提升自己的普通话语言水平,打造数字媒体结合的语言环境。
        (三)建立健全相关普通话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
        为了提高教师学习、标准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普通话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当然需要兼顾个别教师年龄较大语言习惯难以改变等现实情况)。规范教师用语,不仅需要引导,更需要一种强制力的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应当规定新教师的入职需要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学校制定教师职工的日常规范细则,在校园内需要坚持讲普通话,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此。教育部门应当定期对学校教师的普通话用语进行考核评估,对于达标甚至优秀的教师,应当予以相关的奖励;而对于普通话使用不合格的教师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教育批评,考核的最后成绩应当计入教师的季度或者年度考核结果,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作为评定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结语
        推广全民语言统一有利于增强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国家统一;同时对促进当地人民同外界人员的交流,促进本地商品流通入国家大市场,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进一步促进本地脱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当地民众的经济生活水平和质量。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主力军,应当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尕让磋.浅谈农牧地区教师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8(07).
[2]杨帆.关于在新农村建设幼儿教育中普通话的重要性分析[J].才智,2020(04):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