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张凤枝
[导读]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大多教师都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对学生的教授,没有能够进行一定的教学创新,从而导致高中历史水平的凝固化,停滞不前。在进行新课程的标准下,主张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实现学生高效率的课堂表现,而要实现这一个目的,不仅仅要提高历史知识的质量,而且要从学生方面去着手。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知识时所要掌握的素质。

张凤枝    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中学  016040
【摘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大多教师都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对学生的教授,没有能够进行一定的教学创新,从而导致高中历史水平的凝固化,停滞不前。在进行新课程的标准下,主张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实现学生高效率的课堂表现,而要实现这一个目的,不仅仅要提高历史知识的质量,而且要从学生方面去着手。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知识时所要掌握的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11-02

        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从注重双基到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再到今天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阶段。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即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
        一、通过历史材料阅读,培养学生理解与解释历史的能力
        高中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科目,它对学生在历史阅读资料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是不亚于语文学科的,而学生们只有在读懂、理解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才能对历史问题在依据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释,透过现象,认识到本质问题。高中的历史阅读资料中,常见的有文字型与图表型。例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学生们通过阅读以上给出的三段材料,从文字表层意思中可以获取到这样的信息:清政府自认为当朝地大物博,什么都有,所以,难免夜郎自大,不把西方各国放在眼里;在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的同时,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商交往勾结生事,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本质分析,学生便不难发现,当时社会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思想的笼罩下,清政府闭关锁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又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闭关自守,不思进取,这也是落后挨打的一个原因。由此,再联系现在的改革开放,想到对外贸易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优化探究式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最主要学习的方面是探究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注重结果,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目标准确的探究,也需要教师们多诱导学生们进行思考,自己主动的解决问题,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老师要讲清探究过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侯,去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和同学们去分享自己的问题,在网上进行讨论分析,整合观点答案,然后和大家一起去解决问题,实现在家里也能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在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工具,播放图片或视频等,培养学生们历史现代化的学习思维,也可以采取一些举现实中的新奇例子、用PPT等形式,让学生们可以主动比较不同的时代科学发展的区别,增强同学们的记忆力,建立情景教学,增加同学们自己的思维拓展能力,培养学生们主动动脑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教师传授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学到或构建的过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不应当仅仅按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差异教学,而应当引领学生消除发展中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共同提高历史学习的成绩。



        三、充分利用教材史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要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促使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在《中日甲午战争》一课中,叙述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历史。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当日本割占台湾的消息传至台湾,引起了台湾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争。许多军民纷纷表示愿意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学习到这里时,学生纷纷义愤填膺,对日本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仿佛回到1895年时的台湾。此时,教师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回顾台湾的历史。通过这些史实的叙述与回顾,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又如:《八国联军侵华》叙述到伴随着八国联军侵华的步步加深,中国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和团运动不断兴起和发展起来。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侵略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虽然义和团运动最终被镇压了,但是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军中所表现出来的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英勇斗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这些史实,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了学生,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囊括了从古至今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观念,跨越了千年的历史长河将古人与现代人的智慧都浓缩在了历史教材中。但是由于一些历史事件时间久远且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一旦掌握的知识多了,非常容易弄混和记错,而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和发展。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中丰富的符号信息、颜色标记以及图像注释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的统一,从而构建成一个稳固的知识架构或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并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当我们在进行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的学习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框架结构,即将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建立到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课本内容将每个朝代政治制度建立和改革年份、背景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设计成一个树状的思维导图(为了减少思维导图设计的难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画出大致的框架然后再往上补充和添加内容);最后老师针对大家设计的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进行相应知识点的串联和讲解,并对其进行补充。从而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不同时代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横跨时间的界限,树立了自己的时空观念。
        综上所述,历史本身就是一门概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现代化教学,而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热爱历史、学习历史,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进步。因此,教师通过创新性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的主动学习,整理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历史学习方式,培养自己优秀的历史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董丽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神州,2018.
[2]靳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8(13).
[3]金芸芸.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课外历史,2018(7):171-172.
[4]陈聪贵.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8):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