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观粒子观的建立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邓武生
[导读]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微观粒子观的建立十分重要,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对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初中阶段教师进行化学课程的讲授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微观粒子观的培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邓武生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燕塘中心学校  湖南  郴州  424400
【摘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微观粒子观的建立十分重要,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对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初中阶段教师进行化学课程的讲授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微观粒子观的培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观粒子观;建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63-01

        一、初中化学课标微观粒子观分析
        一般情况下,课标前言都会对化学的研究范围进行简要的介绍: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对物质性质、组织、结构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自然学科[1]。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规律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初中生微观粒子观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识基本粒子
        在原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属于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其可以结合成分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在原子核周围,其中最外层电子因电子得失而形成相应的离子。对同种元素而言,其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分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分子由原子组成,而有的物质则由分子直接构成,分子可以保持相应物质的化学性质。
        在进行原子、分子的学习时学生还要正确认识微粒的特征:分子无时无刻都在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间隙。以液态水气化为例:当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间的间距会变大,但是水分子本身并未发生改变。
        (二)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根据化学课程学习标准,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化学物质多样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物质在进行气体、液体、固体之间的转化时,其分子之间的间隙会发生改变,但分子种类不会改变。第二,物质具有多样性。学生要学会从微观角度和微粒模型角度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准确的区分,而无机化合物又可以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第三,化学式。化学式作为连接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桥梁,其通过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现物质组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知道化学式的含义,并根据物质写出相应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写出相应的物质。
        (三)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变化
        在化学课程中教师讲授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需要从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第二,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主要表示的是宏观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学生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从微观角度对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进行解释。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化学方程式表达的宏观、微观含义进行理解,还要摸清化学方程式中表现的宏观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的质量比和微观粒子之间发生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2]。第三,学生需要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正确的区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其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解成原子,原子会重新组合成分子,在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第四,学生要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观粒子观建立策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观粒子观建立方面我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构建:运用比较理解法加深学生对微观粒子观的认知,运用感性材料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微观粒子观的认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微观粒子观。针对这三种途径我们列举出相应的例子进行介绍和说明:
        (一)运用比较理解法加深学生对微观粒子观的认知
        比较理解法就是通过对比记忆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其脑海中提取出来,然后与新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形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的感性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微观粒子观。比如,教师教授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时可以利用比较理解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洋葱的一层一层的结构帮助学生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再比如,教师讲授温度对分子状态的影响时可以将学生比喻成分子,在温度很低时会发抖,大家会很自发的抱成一团取暖,但是大家本身的大小并未发生变化,可以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温度较低时分子间间隔较小的特点;在温度很高时大家又会自动散开,此时大家具有的能量增大,所以在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通过这种简单的对比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微观粒子观。
        (二)运用感性材料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微观粒子观的认识
        教师运用感性材料教学法培养学生微观粒子观方面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利用直观性实验。比如,讲授金属和酸的反应时可以稀盐酸清洗铁锈为例,帮助同学们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对微观粒子观的建立十分有益。第二,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加本质的东西。第三,利用多媒体、PPT等。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视频直接表现原子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可以拆分成原子,使学生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三、结束语
        本文以初中化学微观粒子观建立为中心,首先分析初中化学课标中的微观粒子观,然后提出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观粒子观的建立策略,希望对初中化学微观粒子观的建立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郑晓丽,朱慕萌,衷明华. 走进微观世界之“分子与原子”[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8):54-55.
[2]赵丽娜. 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微粒观的教学策略研究[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