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韦海华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韦海华
[导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的重要时期,处于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知识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之美。只有“爱学”,才会“想学”进而“会学”。
一、巧用情景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影响,导致他们在上课时很难迅速集中精力将老师的讲课内容听进去。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便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我国的古代经典故事引入课堂中,可以将《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并且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故事情景的创设,因为故事富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十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会自动在脑海里勾勒出故事的画面,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科学的情感。
二、创新游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和教学有密切关系。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探索。教学中适当安排数学游戏,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学习开始,教师通过设计从上面、侧面、正面等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茶壶等实物,使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再引导学生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等);进一步,再设计搭摆立方块的活动,如由3 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从上面看,形状是( ),这个立体是什么形状?搭一搭,有几种搭法?如果这个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这个立体是什么形状?还可以提供进一步的问题,如有一个由4 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从上面看,形状是( ),你能想象这个立体是什么形状吗?数学游戏的穿插教学,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让视觉、听觉、触觉等许多器官协同参与活动[1]。也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体验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经历观察、操作的探究过程,强化体验、积累、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从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
三、通过不同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

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知识大多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第一,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2]。第三,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第四,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三)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在学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 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四、巧用数学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思考和实践的氛围,便于学生亲身操作教具,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体验学习的愉悦感。
        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不同长度的小棒;上课时,分小组让学生用这些小棒搭三角形,并分为能搭成三角形和不能搭成三角形两大类,记录每次3根小棒的厘米数,同时思考能搭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的长短关系;操作结束,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积极组织引导、师生探讨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然后鼓励学生质疑活动,论证不能搭成三角形3根小棒的长短关系[3]。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学了学习方法和规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结语
        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庞贞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前沿,2020,9(01):66-70.
[2]谢友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J].数码设计(上),2019,(12):72-73.
[3]马进清.浅析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2020,17(4):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