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关键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的有效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趣味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有利于增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往往不能持久,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诚如科学家克莱因所说:“音乐能使你焕发激情,美术能使你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你拨动心弦,哲学能使你增长智慧,科学能使你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你以上的一切!”但在教学中,许多学生怕学数学,有的甚至厌恶数学。
那么,有什么方法让数学充满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呢,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或教师通过幽默机智的语言,拉近师生间的教学情感等,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数学趣味性的相应措施
(一)情境创设,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一种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并且根据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不断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除法》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乘除法的符号,再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手里都有一张卡片,这些卡片写有不一样的分数[1]。学生两两分组,让每组学生通过抽图片的形式来抽一张带有符号的卡片,由此来决定两个学生手里的卡片数字相乘还是相除。让学生自己从中探究分数的乘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到分数除法的趣味性,又能够在遇到难题时,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激发学生思考习惯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有全新的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问题的设计入手,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1.在无意处追问
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放弃了简单的比较和推导方法,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卡纸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卡纸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
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无疑”,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2.在关键处点问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2]。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发现长方体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看着立体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要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持久的不懈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游戏、制作、比赛、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思维方法把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数学问题,促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如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呈现:“如图所示,张华家的卫生间是长方形,张华爸爸准备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数)的地砖,才能不用锯就整齐地铺满卫生间呢?”学生议论纷纷:
生1:“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每行铺24块,铺18行[3]。”
生2:“用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
师:“张华爸爸想铺得快一点,用哪种铺法最好?”
学生纷纷表示用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最快。
教者适时提出问题:“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为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的?”
生3:“1、2、3、6既是18的因数,也是24的因数,是它们公有的因数。”
师:“18和24的公因数有几个?最大的是哪个?”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将学生引入了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耿保安.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魅力中国,2019,(52):336.
[2]周尚军.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J].新课程·上旬,2019,(12):39.
[3]佟连荣.新时期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分析[J].软件(电子版),2019,(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