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的策略和途径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罗璇
[导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数学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形成数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数学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形成数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为后续数学教育夯实基础。数感的主要内涵是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将其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系统性的数学教育,这样的教育特点为教师培养其形成数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就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前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数感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课题,能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完成数学运算形成启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运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数感的目标。
一、运用生活实物建立与数字的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要想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数感,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其建立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在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事物,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字上,从而达到建立数感的教学效果[1]。例如,教师讲解到“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部分时,需要使学生理解并运用1-5这5个数字,以数字“1”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在讲台上放置一本书、指向教室外的一棵树、教室墙上的一张表格等方式使学生从直观的角度认识“1”这个数字。这些例子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1”举出一些例子。通过学生的表达,教师能了解学生对数字的掌握程度,以及数感的形成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举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用生动的方式将其思维带入到数字的世界当中,以达到有效的数感培养效果。
二、以数字比较强化学生数感
        要想达到培养小学生形成数感的目标,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数字比较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带领学生在数字之间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对数字的实际意义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在比较中认识到经常能听到的“多”、“多一些”、“少”、“少一点”等概念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数感,还能使其在头脑中对“比较”形成基本认知,有利于后续学习难度加深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讲解到“长度单位”这个部分时,涉及到“厘米”、“分米”、“米”等计量长度的单位。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相关的竞赛活动,使学生能在课堂中表现自己。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大小比较,看一看哪个学生能完成得更快和准确,比如,5厘米的橡皮、1米的尺子、30分米高的瓶子等。这样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进行互相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逐渐对长度单位形成了解,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数感的目的。
三、有效开展数字运算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数感的目标指导下,应该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数学运算教学上。在数学运算教学中,可以主要侧重于两种形式,即口算和估算[2]。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更多创新观念,使得运算活动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消除学生对数学运算教学所形成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的印象,也使得技能训练更加多元化,避免一味通过叙述程序化算理的方式传授数学运算知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运用与之相符的算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数感的目标。例如,教师讲解到“表内乘法”这个部分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案例,比如,每个学生每天要吃3顿饭,那么一个个星期一共要吃多少顿饭?一只小兔子每跳一步是5分米,它从门口跳到房子需要跳8步,那么门口到房子的距离是多少分米?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从现实问题入手,使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从而在思维层面建立数字练习,在情境中逐渐形成数感。有效的数学运算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是一种常用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四、提高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是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数感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到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对数字和算是的感悟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3]。例如,教师讲解到“克和千克”这个部分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克和千克的重量,并准备几个小的弹簧秤,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其分别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比如,橡皮、文具盒、一个苹果、一个黑板擦等,并将其重量以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记录在纸上。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对克和千克的概念形成直观认知,也能认识到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触摸”到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其形成数感,还能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小学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形成数感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目标,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实物建立与数字的关系;以数字比较强化学生数感;有效开展数字运算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字感悟能力。通过本文对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铭玲.浅论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J].新教师,2019(03):41-42.
[2]冯敏玲.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感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8(29):36-37.
[3]郭方年,秦德生.小学数感直观表征的形式、特征及对教学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3):3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