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堂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要求的也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块奠基石,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首要课程。因此,为了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正确打开,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正确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特点,采用趣味教学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围绕趣味性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教师们经常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的兴趣,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样教学模式或方法,都必须立足学生的兴趣,所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方法都可以称之为趣味教学法,什么是趣味教学?趣味教学就是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创造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此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强化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开展动手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课堂的成功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知。所以,教师要善于利于课堂导入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书本里的内容只是通过文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的表现出来,它并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有一节内容是关于“钟表的认识”,由于课本上只是几张钟表的图片,学生看不到实物,对钟表的认知也就很浅显,可能学过之后很快就忘了,因此我们在教这一节时,老师可以从课堂导入环节出发,提前做几个纸质版的钟表和一个实物钟表带到教室,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把做好的钟表分配给各个小组,拿着实物开始教他们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认识时间,先让他们拿着实物对表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布置一项手操作业,要求同学们课下在家里和家长联手做一个简洁的钟表,这个钟表可以做成各种样式,根据自己爱好去做,但是要求钟表上必须有时针分针秒针,标好数字,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去拨动表针,调出我所说的时间,这样就会让同学们有参与感,这个钟表是学生们亲手做出来的,然后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这要比只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讲述钟表是什么样的,分针时针秒针是怎样认识的将会更加有效果,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很重要,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真实的情境,真切的演示,不仅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他们肢体的灵活性。对于那些思维有所欠缺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在动脑的同时,也要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2.开展生活化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要讲的内容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在玩游戏的同时,穿插进去要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玩得很开心。因为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结合实际生活的,在游戏中穿插学习知识,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讲到鸡鸭兔的脚、头,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时,可以开展一场课外活动,在操场上,让同学们扮演一下鸡鸭兔的角色,提前准备好硬纸片,上面画着小鸡小鸭小兔子,分给同学们,每个同学拿到什么样的图片就让他们扮演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然后抱成团,老师拿着题目,题目上写着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模仿小鸡的叫声,学着小兔子的样子蹦蹦跳跳的进入笼子里,然后挑一个不扮演角色的同学计算这群兔子和小鸡共有几只腿几个头,可以轮番扮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场游戏中,他们既参与了扮演者,也记住了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反过来给出兔子鸭子腿的数量头的数量,让学生在笼子外计算出有几只兔子几只鸭子,这样的真情实景可以让学生们巧妙的记住这类题的解答方法,通过活学活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模拟出真实的情景,在亲身体验中快乐学习。让他们明白学习不只是只对着课本学习,而是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既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小学生应该是活泼好动的,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教室里的课本学习,多带领他们出去模拟一下真实场景,去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又如在《小数除法》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设定相应的数学游戏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跳远,将几次跳远的距离记录下来,并让学生计算自己的平均跳远距离。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模式,合理的数学游戏不但具有趣味性,还可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点的应用。所以教师就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的模式,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
3借助多媒体辅助,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纳皮尔说:“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频繁动脑的数学课是枯燥无味的,因为人类天生就会有一种惰性,有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还小,就觉得自己还不到承担责任的年纪,就倚小卖小。小学生都不喜欢单调的事物,同样单调的课堂知识他们也不喜欢去学习。那么我们可以运用高科技的东西把课堂知识变成多彩的,依据他们的爱好和需求去设计出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在课下把枯燥的的书本知识在电脑上做成有趣的多姿多彩的图画或者视频,必要时加一些配音。比如:在讲简单的数学乘法表时,哪些数字相乘乘积为36、乘积为32。我就可以这样设计,在电脑上制作出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比如熊大和熊二,熊大说:我是数字36,我最大,数字乘积为36的数最多,然后熊二就不服气的说我是32,乘积为32的数字才最多。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谁说的对,这样就会引起学生们积极蹦跃的回答,然后老师挑出两个学生起来回答,为什么你认为熊大或者熊二说得对,上台把乘积为36,32的数字写出来。可以变换不同的数字,如果这次有的同学没有被提问到,可能他们就会在心底想,下次我一定起来回答,变换数字的同时,也要变化一下那些小动物,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人物来变换,慢慢的他们可能为了下一场能回答问题就主动在课下去记乘法口诀表。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多彩的教学方式,结果就是学生们为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还能够激起他们对知识求知的欲望。渐渐的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效的教学成果应该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老师和学生一样需要发展需要成长。其实数学是一门神奇的课程,它是数字和文字的完美结合。数学课程要求一定的严谨性和一定的对称性,有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美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探究出更多的趣味性学习方法教给同学们,让数学给他们美好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叶.利用多媒体促进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实践探析[J].新课程,2018(12):17-18.
[2]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07-09.
[3]石武英.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门]未来英才,2015(01):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