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训练,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希给广大教师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研究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课程体系不断改革,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小学数学也对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目标。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思维,就必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完善小学数学体系,从而培养小学数学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实施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对所有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周围环境对其影响较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模式和结构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
因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具有跳跃性这一特点,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起到桥梁的作用,把知识点通过层级关系排列,采取分类式教学易于学生接受并消化吸收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就像一根线一样,把知识点一一串联起来更利于学生对于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保障了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当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和锻炼思维能力,只需要做到给予学生在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不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方面做过多的干预,以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依赖思想以及懒惰情绪。在思维认知方面,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导帮助,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结构的清晰认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3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疑问是学生求知的源泉和动力,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了疑问,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的解决探析中,学生就会在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不同的问题,进而让数学问题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桥梁,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涟漪。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如《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是整个小数乘法单元的基础组成部分,学生在这一部分学会了确定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学生就能更好的展开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学习。学生在之前学习过整数乘法,知道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一定倍数的等式性质。所以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展开新旧知识之间的类比迁移,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思考3.5扩大10倍后会变成多少,105缩小10倍后会变成多少,然后再引导学生尝试着解决数学问题:一个数学笔记本3.5元,买三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启发,学生会将3.5元变成35角,计算出105角,然后再把105角变成10.5元,进而学生就会通过分析、类比以及迁移等思维活动,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4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有多种,如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那就说明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和多元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展开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这道题目:一幅画的长是宽的2倍,做画框用了1.8m木条,这幅画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可以用方程的思想展开解答:设长方形的宽是x,那么就有2x+4x=1.8,解方程得x等于0.3,那么长方形的长就是0.6,长方形的面积就是0.18平方米。学生还可以设长方形的长是x,那么就有2x+x=1.8,解方程得x等于0.6,那么长方形的宽就是0.3,长方形的面积就是0.18平方米。这道题不用方程的形式也可以求出最终的答案,学生可以将长方形的宽看作是单位1,其长就是2个单位,其周长是1.8,也就是6个单位是1.8,所以每一个单位是0.3米,进而同样能够求出长方形的长和面积。还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同样会有多个解决策略。如这道例题: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48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生可以设鸡有x只,那么就可以列出方程2x+4x=48,解方程得x等于8。学生还可以通过思考以及作图的方式,列出2+4=6,48÷6=8的算式,因为鸡兔数量相等,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一只鸡对应一只兔,所以一只鸡和一只兔可以看作一个单位,所以48÷6就可以求出鸡的数量,也就是兔的数量。还有多边形面积的相关问题,学生同样可以运用拼接,大面积减小面积等不同的方法展开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展开总结计算。
5注重活动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占主导地位,要多进行活动探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的研究得到最终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快速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在计算图形面积的课程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给出一些组合起来的图形,图形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图案,图案包含了学生们学过的各种基础图形,在这基础上,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让同学们讨论求解的方法。在这求解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算出了一个准确的答案,甚至还可以得出多种求解方法,同时还使得学生们有了团队合作意识。
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是教师们坚持不懈的目标。只有在小学这个阶段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结构思路,之后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才有极大的进步和提高,也为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数学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付常新.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农家参谋,2019(16).
[2]曲磊.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学周刊,2019(23).
[3]赖丽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亚太教育,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