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逐步完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是其主题,但在施工现场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给施工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此,本文分析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完善对策
引言:在经济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挑战。建筑规模的逐渐增大,各类智能化建筑的逐渐推广应用,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各类新工艺及新材料层出不穷,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幅增加,一些安全管理人员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形式,导致安全管理落实不具体、不细致,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现象,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障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实际施工中去,发挥具体效用。
一、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投入到使用中,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针对建筑行业来讲,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指导现场施工活动有进行。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够确保施工建设更加有序和规范,消除和避免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建筑规模的增大,其结构形式、高度都在不断变化,施工安全风险越来越大,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于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减少返工,减少物资浪费,使得施工成本得以有效控制,促进工程项目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丰收。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各项责任未落实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对建筑行业发展起到指导、规范和约束作用。但在一些施工单位中仍然能够发现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没有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监管出现漏洞。例如,投资方并未依据招标进行施工单位选择、监理方未进行现场监督、施工方没有严格依据安全规章和建设规范对施工进行合理组织等,这些现象都会对责任主体的落实造成严重影响。
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到位
一般情况下,施工计划必须与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相符,二者必须能够满足施工具体要求,才能够发挥施工计划的指导作用。但一些技术负责人没有及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导致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施工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安全问题持续加剧。此外,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导致很多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有待提高
由于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压缩成本,在安全管理费用的投入较少,施工现场很多安全防护设施配置不足,导致安全防护效果得不到保障。对于一些高危作业,缺乏安全防护,例如,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带、保险设施以及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没有充足配备,极有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此外,施工现场缺少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措施不到位,危险区域没有设置危险提醒,施工照明光线太暗或太亮,这些都是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一些建筑施工现场还存在机械设备故障、私接生活用电、防雷防潮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高全体人员安全意识
项目风险高的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按照住建部〔2018〕37 号《高风险子项目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后要由施工单位及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安全技术要根据建筑施工项目具体情况、施工程序、施工技术及操作标准、应急措施等进行编制,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所有现场人员掌握并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施工现场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是项目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对二者的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应强调安全对于施工生产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放在施工建设的首要位置,将安全生产与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要杜绝为了压缩成本而忽略安全生产的现象。此外,还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要求所有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范,普及安全知识,增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创造安全的施工生产环境。
2、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并有效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范围,有效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很多,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关负责人,而负责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制定科学的奖惩机制,以此来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组织机构要履行管理职能,监督和指导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保障施工过程都能够有序进行,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配置等各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职能,减少施工中安全风险的发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能够顺利实施。
3、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从事主要应用与施工安全生产环节,能够及时消除不安全风险因素,以施工现场管理为标准,根据安全管理规范,制定的具有技术性和管理性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容易出现安全风险,所以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结合项目实际特点以及作业环节、施工人数等,详细制定防护措施、临时用电、拆除、安全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并针对性的采取安全防范对策。此外,要严格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各项防护措施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如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电箱、漏电保护器、电缆等。严格执行“五临边”防护、“三宝”“四口”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悬挂警示标语,时刻提醒现场人员注意安全施工。同时,机械设备、机具等要每天做好例行检查,钢丝绳、安全带等重要安全防护设施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能够发挥防护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逐渐完善,但在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引起施工单位的注意。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全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并定期组织好培训教育工作,有效的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配备工作,确保各项防护措施都能够发挥保护作用,为建筑工程建设营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印潭.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问题及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0(2):59-62.
[2]仇国治,田浩然.施工现场管理与文明施工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18(6):311-311.
[3]武兴奇.谈水利施工行业中安全隐患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Z):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