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环境下,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并进行融合整理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研究的重点方面。三到六岁幼儿理解能力较差,是孩子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注重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和促进幼儿提升。而科学是一项比较抽象的学科,我们光靠说教和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满足幼儿对科学领域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构建幼儿园科学领域现代化教学模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诣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相结合的实际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有效结合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活动;结合;高效教学;主动性;学习兴趣
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里越来越多的教室安装了电视、电子白板,这说明我们更多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我们的课程中,我们尝试着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各领域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一些图片、语言等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优化教学程序还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一)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开阔幼儿视野。
信息技术可以设置带有音像操作的页面。利用这种电教化手段,可以让幼儿用脑、用耳、用眼、用嘴、用手,充分将孩子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如科学活动《毛虫与蝴蝶》,教师在设计各环节时有猜猜——听听——看看,孩子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更加积极的思考毛毛虫的蜕变过程。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表现能力,尤其是能动态的表现,还有能够呈现出来很多细微现象,所以更能开阔幼儿科学观的视野。如:探究花朵开放的过程;表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幼儿感到好奇的月球地球之间的关系、火山岩浆运动等。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选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能够顺应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使事物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具体,从而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这样高效的科学活动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
(二)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增添情景,利于幼儿接受。
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站在教师的口吻向幼儿传述内容和要求,这样的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比较高控的。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第三方事物的口吻进行传递信息,会让幼儿感觉情景的真实存在,吸引孩子注意力。例如:中班科学活动《雷雨来临之前的现象》,将小蚂蚁、小燕子、蜻蜓等小动物的反应融入到多媒体动画之中,以他们的口吻来诉说变化现象,幼儿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提高幼儿观察力。
根据教学经验和对幼儿的观察,每次利用白板、投影仪、幻灯片等手段进行活动时,幼儿总是带有一种很高兴的状态。
那些奇妙的声音、可变的影像和图案同时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强烈的刺激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促使他们想探个究竟。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活动过程中,幼儿理解和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很难理解,因此这个活动会有一定难度。如果只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肯定是会枯燥乏味的,对幼儿也没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会很差。而幼儿通过音视频观察小种子的生长过程,将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放大夸张的表现出来,幼儿们都欢呼雀跃。利用夸张、放大以及声影等技术来强化幼儿的记忆过程,幼儿有强烈的满足感、惊奇感、回味感。
(四)有利于幼儿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
学科学更应爱科学,我们可以根据有关科学方面的重大事件、人物进而对幼儿进行理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如航天英雄的事迹等,激发幼儿的理想,树立起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有效结合。
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相结合,可以融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进而获得知识,丰富经验。所以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相结合,并运用游戏进行填补,能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的更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把幼儿带到游戏中,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了探索。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适宜的题材。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虽然生动形象,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活动内容都合适。科学活动的教学中,有认知四季变化、特殊天气和动植物习性的,也有需要先通过假设、验证的科学实验进行体验的。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科学内容是丰富幼儿认知方面的科学知识,能够调动幼儿的兴趣。但是科学小实验等就需要幼儿动手操做,亲自体验了。如果科学小实验设计成电教化教学,会剥得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不能亲身感知,科学教育内容会更加难理解。所以多媒体科学教学题材的选择、设计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发挥多媒体最大的作用。
(二)注重幼儿动静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幼儿单纯的坐下来看,一动不动,也需要幼儿根据内容参与进来,可以是谈话形式也可是模仿形式。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小羊和小牛》,目标为认知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播放完多媒体课件后,设置幼儿模仿环节,幼儿情绪高涨。
(三)教师对多媒体和电教技术熟知。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老师要对多媒体技术和电教手段运用熟练,改进传统科学教学模式。
(四)合理的安排幼儿面对电子设备的时间。
首先我们要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以及激发孩子探索的能力和兴趣。其次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幼儿的眼睛和视力水平。合理安排幼儿活动时间。比如:我们要控制多媒体的使用时间,小、中、大班的时间分别控制在为 15 分钟、 20 分钟、 25 分钟左右。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整合策略》 江苏省尾山市实验幼儿园 郝芸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第二幼儿园 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