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就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除了幼儿自身发展中生理和认知上的局限外,外部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倾听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周到、综合配套。本文分析了小中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幼儿、倾听、习惯、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桥梁”。倾听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倾听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和品质,是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的必备条件。倾听对于幼儿而言,是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在倾听方面有明确的目标设定: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
一、幼儿倾听习惯的问题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通过对所在单位108位教师(三个园区)进行调查发现,有80%的教师反应班内幼儿存在倾听问题,而到了中大班,90%的老师反应幼儿经常在一节活动中大多无法坚持专注倾听到最后,通过随机选取小中大不同年龄班的8位教师进行访谈,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大多反映经常老师讲着,孩子说着,老师说着孩子东张西望着,老师提问时幼儿抢答,答非所问,不知道老师刚讲的游戏规则是什么?老师讲的筋疲力尽,幼儿的小耳朵好像弄丢了一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二、幼儿倾听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年龄阶段的影响;三到六岁的幼儿,往往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缺乏倾听他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小动作和东张西望的情况。这些表现是这个阶段幼儿倾听问题的普遍性表现,这也是其生理原因所导致。
2.家庭教育的因素;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或“小公 主”,多以自我为中心,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在活动过程中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他人的发言。在言语方面多表现为讲话时无法考虑自己在和谁谈话,一些孩子甚至不在乎他人是否听自己讲话的内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将自己的话语、观点、动作当作中心,无法形成换位思考的态度,很难了解他人的想法或观点。
3.”重表达-轻倾听”教育理念的偏差。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往往过于重视幼儿表达能力层面的培养及教育,忽视同样重要的倾听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育活动中的倾听环节,设置的内容和时间较少;又如在语言活动中,倾听和表达应该是并重的,然而在很多绘本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中老师会说:“你说的真好”而较少有老师会说:“你听的真仔细!”其次,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的话语较多,甚至扩大自己的权威性,不愿听幼儿的表达,幼儿丧失被倾听被尊重的主体地位;最后,家长的教育理念偏差更大。在这个家长们都“重表达轻倾听”的大环境下,不少家长会踊跃给孩子们报兴趣班“播音小主持”。有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缺忽视了倾听能力,他们认为只要是正常人其倾听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向成熟,不必在任何时期刻意地培养,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不专心倾听或者别人说话时插嘴的现象的时,往往采取不理睬或者严厉制止的方式。然而家长不知道,这种教育思路会导致幼儿在消极影响下失去倾听的欲望,逐渐变得不喜欢听或者不会倾听。
4.平等的语言交流环境的缺失;大人没有做好倾听的榜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大人说:“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呢?”这样的话语;然而,大人们在同孩子交流的时候,过于重视语言环境,比如大人在场的时候,每次小孩子想要表达观点,大人就会以“大人在场小孩子就要听大人说话”的理由呵斥孩子,训斥和责备让部分孩子面对不是大人的同学往往脱掉了束缚,想方设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体表现为不爱听,或者不愿意听,演变成一类极端行为。另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插话是孩子自信和口才好的表现,往往过分顺应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不爱倾听和不会倾听。
三、.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幼儿倾听的小耳朵,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1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抓住幼儿倾听小耳朵的前提。
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
积极创设,营造倾听氛围。活动中我积极创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倾听氛围。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笔者尝试通过对教室进行的适宜的环境布置、座位调整,找朋友游戏等来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2鼓励和尊重是抓住幼儿倾听小耳朵的动力。
2.1尊重是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基础,要让幼儿乐于倾听,学会倾听,作为教师首先要乐于倾听,蹲下来和幼儿说话,在平视中与幼儿交谈,为幼儿做出表率,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小班幼儿说话时常断断续续,缺乏完整性,没有逻辑性,有时还需老师自己揣测才能理解大意,因此倾听小班幼儿的语言,必须要有耐心,每当幼儿讲述时,则可以通过手势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表示浓厚的倾听兴趣,幼儿在回答问题时,教师目光追随孩子,适当点头给予肯定。
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知道老师在认真倾听,同时 还可以帮助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孩子把话说清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老师在认同他,慢慢他也会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的。
2.2鼓励是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良好动力,有利于幼儿品行的自我肯定,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拥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我们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给与鼓励,比如创设“倾听小明星”专栏 在班级中布置一块“倾听小明星”专栏,将每周评出来的不插嘴、不随意讲话、安静看书的小朋友照片张贴在专栏内,给予鼓励。并且每周进行更换,鼓励更多的小朋友做倾听之星的好榜样,表扬在绘本教学中认真倾听的小朋友。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地表扬注意倾听的幼儿,只要幼儿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不要打断别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就及时鼓励,把一朵小红花奖给认真听的孩子,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我们还可以针对大班表达能力的有所提高指导幼儿运用线描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将线描画与绘本相结合,指导幼儿将学习的绘本故事内容以线描画的形式描绘在图纸中,以隐形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以及锻炼了幼儿的线描画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2.3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倾听水平;在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以教师“讲”为主,教师过于关注幼儿对儿歌、故事内容的掌握,但是这种倾听方式只是一种灌输式地听,只是一个单向的语言传授与灌输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难以因材施教,更无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因此,笔者在语言活动中的通过察言观色,关注个体差异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提高倾听效果。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根据每个幼儿的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注意动静结合,活动中让幼儿动起来,让幼儿真的融入到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 上得到发展,在亲身体会中感知,从而提高倾听水平 。
3.游戏是抓住幼儿倾听小儿的有效途径;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往往只注意游戏过程,而忽视老师的要求。在游戏中学会倾听。利用游戏环节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有效策略。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是以游戏为主的。有目的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将倾听习惯渗透到游戏中。可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自觉性行为。如语言活动中的传话游戏、辨错游戏。音乐活动中的听音游戏、模仿节奏游戏。体育活动中的听指令游戏(要求幼儿根据指令做出与之相匹配的动作)等,都是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 认真倾听的习惯。平时教师讲话的音调不宜过高,语速不宜过快,声音能让每个幼儿听见即可,这样就可以提高幼儿听的实际效率,以达到使幼儿专注地听的目的。
4多维引导是抓住幼儿倾听小耳朵的关键
我们不仅可以选择多种方式鼓励幼儿,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可以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寻找教育契机,比如。环节转换环节的小游戏,每日的同伴“悄悄话”时间,师幼的谈话交流,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我们还可以选择许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如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小狼灰灰》《啊哈, 幼儿园》《叶子小屋》《爱吃水果的牛》《母鸡 萝丝去散步》等,这些绘本故事情节清晰、主角突出同时又饱含 着深层的情感意义,幼儿容易掌握情感脉络,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 一个缓慢的过程。 由于经验不足,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成熟。 在研 究内容、方法、步骤等都存在一定问题。如绘本的选择,如果能够 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选择与主题相关联、相吻合的内容会更 好,使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们会在《指南》 和《纲要》精神的指导下,继续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倾听习惯的养 成内容融入幼儿的生活、游戏、主题中。
5家园合作是抓住幼儿倾听小耳朵的保障
倾听习惯的培养光靠老师是不够的,需家长共同培养,家园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上达成共识,家园合作来强化幼儿的倾听。因此,笔者利用家校翼通、家长学校园、娃娃脸等平台与家长互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倾听情况,将所学的儿歌、故事等告诉家长,设置“21天亲子阅读打卡”请家长每天晚上安排一点时间给孩子讲讲故事或和孩子互讲故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还创设了园本特色“阅读时光”每日故事分享,老师们筛选故事图书,编辑推荐理由和互动话题,亲子共读,不仅幼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形成了好的倾听习惯。家长配合也是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与家长是否重视、是否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将有意识的倾听能力培养延伸到家庭,从而全面地促进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通过电话、面谈、微信等形式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倾听情况,共同分析探讨孩子”不会“倾听的 原因,请家长多与孩子交流,不管孩子说什么,哪怕是一句幼稚的话语,家长也要认真倾听,做好认真倾听的榜样,同时帮助孩子清楚表达,为孩子精彩的表述喝彩,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家园合作持之以恒并循序渐进地指导。
结语 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抓中幼儿倾听的小耳朵,需要我们多维引导,提高幼儿倾听能力;以身作则,提高幼儿倾听意识;因人而异,提高幼儿倾听水平。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和内容,渗透到每一日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戴飞.开展小组游戏活动 培养幼儿倾听能力[J].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
[2]张敏.如何培养幼儿活动中的倾听能力[J].无线音 乐·教育前沿,2015(7).
[3]陆奕岑.借助多样游戏,为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助力 [J].华夏教师,2016(11):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