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周树华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周树华
[导读] 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主要学科
        摘要: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主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往往会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入手,以灵活的手段指导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活动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期望能够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由于教育改革的推广力度还不足够,在当今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1导言
        当前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对语文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语文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积极地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各类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语文越来越有兴趣。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让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
        2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
        2.1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了小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以外,还有大量的经典名著节选以及散文诗词.这些内容普遍有着较深的寓意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但对于心智发育还不健全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以理解,使学生感觉语文课堂十分枯燥。而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量生字学习以及诗词背诵,更增添了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感,从而影响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2学生缺乏学习语文自信心
        小学生普遍有着心智发育不完善以及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小学生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时,更难跟上语文老师的课堂进度。导致部分小学生的语文成绩逐渐与其他同学产生差距,不仅降低了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也增加了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抵触心理。
        2.3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很多老师采用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而课堂讲解也只是根据语文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不仅没有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也没有与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原本就略显枯燥乏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单调。而这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
        3.1更新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时期是学生想象力、精神力最旺盛的时期,学生们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陈旧的教学方法只会限制学生们的学习乐趣,让课程了然无味、让学生昏昏沉沉。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授具体的课程时,要学会逐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文章中的具体情境。让小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们想象着走出教室,语调低柔,感情投入得阅读,让学生感触到不同内容、不同景色的无限魅力激发小学生朗读不同题材的情趣。与此同时,在更新语文教学方法时,可以探索使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本插入图是课文知识的精华、缩影,它能够生动地表现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帮助对课文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因而,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插入各种课堂具体课程所需要的图片,让小学生从视觉角度欣赏图画中色彩斑斓的景色,体会整篇文章的已经,从源头上、基础学习上渐渐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3.2深入探讨语文教材特点,激发小学生探讨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是争强好胜的时期,每个学生都热爱表现自己,喜欢挣个输赢。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素材的特点,为学生设置小型的学习比赛,激发小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几篇优美的散文,并同时非常适合小学生现阶段特征的文章,让小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以此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解决小学生探讨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语文教师在课上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设置不同程度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勇于报名的情感。根据语文教材特点,教师在每组小学生参赛完成后,就要对每个学生阅读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夸奖,打出分数,并对小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让参与比赛的同学都能感受到鼓舞,未参与的同学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阅读之中,从而激励其他同学踊跃参加,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这种通过阅读体验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信心,奠定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基础。
        3.3辅以媒体资源,激发小学生深入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学生们都喜欢新鲜的事物,都比较“野”,都喜欢新鲜的事物,陈旧的教学方法愈来愈被学生们所淘汰。在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信任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渠道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常,与传统的文字阅读相比,小学生对色彩鲜艳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更加感兴趣,这将会成为小学生们提升学习热情、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该种方法,还能够提升小学生提升语文课程先关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讨思维。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传授的阶段,另辟蹊径,除了让学生进行提前阅读预习、写作预习之外,可以先辅以多媒体资源比如儿童动画片视频进行播放。通过多媒体资源,语文教师要学会适当地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停顿,教师再进行对话引入,让小学生有一个大饱眼福的机会。小学生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充满兴趣,深入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辅以媒体资源是当今小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是当今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中重要的改革方向,这种方式在激发小学生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4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引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者个人所拥有的学习观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质量以及老师的教学方向和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提升,阻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被压制的地位,个人的思维难以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围绕学生个体设计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者个人的主要引导,如果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就难以真正的保持一定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将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快乐和成就。因此,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将学习目标的树立以及学习兴趣的引导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4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关键和基础。不仅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有着较广的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还需要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有着深入的了解,从而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沟通艺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兴忠.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中国教师,2018(S2):97.
        [2]高雨美.以兴趣为引领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动力[J].华夏教师,2018(28):48-49.
        [3]王筱丽.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1):11-13.
        [4]刘园园.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才智,2017(1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