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汉语作为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无可替代,如何将汉语完美表达出来,就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因而,语文教学就扮演了主角色,其中,阅读是最关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语文 阅读 目的
小学作为正式学习语文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始了对幼儿园所学知识的巩固阶段,又开始了新起点的学习。对语文的学习,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堂语文课如果缺少了阅读这一模块,肯定不能成为一节完美的课。通过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体会和思考,从以下方面谈谈语文教学中阅读重要性。
一、阅读方法的多样性
阅读的方式有多种,在小学教学中,主要是以下几种方法:
1、速读法。按照教师或者文本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快速的读懂内容的大概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略知一二”。因为读完后师生还会进行再次的学习,因此要求略读。
2、详读法。一般是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答案,或是发现期中某个特殊字或某个句子,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详细的阅读,才能发现文章中的细微之处,找到相关答案,从而也对文章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3、读写结合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点,最常见的就是积累好词佳句、形近字、多音字等,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记录,这样不仅学会了阅读,而且练习了书写和更多知识的的积累。
4、班级齐读法。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到有感情的朗读,班级一起读,产生共鸣,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也会使人身心变得轻松。
5、教师领读、范读法。在学生对文章掌握不够好的情况下,教师通过领读或者范读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教师阅读时的强调、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感情的流露,从而使学生逐渐感受和学习,这样就能慢慢地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唱读”是一种常见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相互发现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导去纠正。
6、指名读法。
通过教师指定或者学生推荐的方式,让学生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范读同学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朗读结束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全 班再次进行阅读学习。
7、比赛读法。通过举办阅读类活动等方式,设置评委,评委组成人员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一起通过评分形式来进行阅读比赛,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二、阅读体裁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丰富的阅读体裁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散文、诗歌、古诗词,各有各的韵律,各有各的形式特点。所以学生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进行有目的阅读和理解。
三、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
课内时间安排。应该根据年级特点,通过安排阅读课,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语句和段落进行细致心指导,达到由引到导,由导到化的效果,因而使学生悟透语义丰富、含义深刻的语句,遇到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句,教师都应该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教师提前给学生提供好阅读的参考目录,让学生在课外自由进行阅读,也可和父母一起进行阅读,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四、阅读的目的
1、阅读使学生学会完美的表述。丰富的阅读可以让人变得充实,也可以让人说话表达更有情感,表达更亲切,更容易交流沟通。
2、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的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视野更开阔,对事物的了解更广泛,鼓励学生摘录优美的词句,并相互交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3、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小学语文的阅读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积累知识,从而帮助写作,因此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才可以储备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学校也因该加强阅读训练,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逐渐养成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变成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这样语文学习才会更有乐趣,才能把语文的丰富性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