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群文阅读激发学生积极性是十分有效的。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可以使教师的思想、素养、能力都得到锻炼,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十分有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引言
近年来,许多阅读教学方法兴起,其中就包括群文阅读法。与传统的单篇教学方法有所不同,群文阅读将文本视野从单篇引申向多篇。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篇教学,更注重整本书教学,主题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等新模式应运而生。群文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贯穿主线,组合成多文本教学。
1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1创新作用
群文阅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篇精讲精读的不足,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创新处。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上的思维定式,学生和老师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品质。我们求于创新,贵在创新两个字,学生的思维开阔、活跃,才能用更好的方式去学习,提升个人能力。
1.2提高兴趣和能力作用
(1)学生兴趣
群文阅读的内容广泛、限制少,所有适合学生的阅读的作品都可以拿来用。不限制于教科书,课外儿童读物、儿童作品、国内外名著等,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除去纸质的书本,还有影像教学材料等资料都可以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群文阅读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才能让学生有持续阅读的动力。
(2)阅读效率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通常要学生先自读,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进行阅读交流,然后自行思考,比较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看法,设立意义构架。群文阅读的重要原则是教师多元化的评估,其中自读、小组或全班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交流也是群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1以培养文化理解与传递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文化理解与传递的含义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近现代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各个时期和区域的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文化自信,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和传承,从根本上杜绝文化虚无的问题。著名语言学家RobertPolitzer曾提到,文化可以通过语文课程表达,倘若传授语言的过程脱离了文化含义,教学的内容将变成没有价值的符号,甚至会将学生引导至不正确的方向。所以文化的欣赏和传承,应当注重将课本中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将文化吸收。小学生年龄不大,缺少生活经验,往往只能读出课文的表面含义,难以领悟文字背后的内涵,更难以把课文中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恰当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老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近现代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精神传授给学生,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做出合理的引导和示范,还要进行恰当的知识拓展,补充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空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促进文化欣赏和传承并非要把语文课变成思修课,语文教学应坚持自身风格,在文字中传情达意,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心中,使学生主动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2.2聚焦语言建构的运用
语言表达、学习及准确运用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学好语文,教师应先进行语言建构。语言建构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实践过程中,充分认知并了解我国语言文化的特征及运用规律,并和自身有效结合,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运用规律,最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能运用汉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语言建构的具体教学目标分为主语言表达、语言积累和语言梳理整合三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聚焦语言积累,使其在书籍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基础,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并在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教师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聚焦语言的积累建构,选择相对丰富的议题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选择议题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全面的语言材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起良好语感,进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2.3冲突型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既存在相同的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不同文章中的差异,设计冲突型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课时,教师同时为学生呈现了另一篇文章《女娲补天》。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神话故事,都是古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的,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件。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没有发生的神话故事呢?学习这些神话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这两篇神话故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教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在学生交流探讨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2.4注重学生阅读时文章的质量以及阅读的效率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处在引导地位,要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首先,阅读的数量要多,内容要丰富,知识面要广;其次,有时间约束,这样对于提高语文的阅读效率是有所帮助的,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拥有开放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群文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透,视野更加开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一个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情感态度的极好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阅读的效率以及阅读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开展阅读课堂教学时,要积极把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利用起来,让孩子们的语文阅读素养真正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教育在核心素养下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学习方法期间注意途径,不要走形式主义,让学生在阅读时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含义。激发学生想象力来推动教学,让学生爱上阅读,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鉴赏力,这也利于学生后期将会学习的写作能力发展,阅读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意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09):124.
[2]陈婷婷.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3]邹毓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7):68,72.
[4]陈梅.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