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孙蕾
[导读] 小学阶段非常关键,能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夯实基础
        摘要:小学阶段非常关键,能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夯实基础。对小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能促进其一生的发展。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密切配合,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积极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小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由此极大的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即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容易及时纠正坏习惯。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一、养成小学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问题,就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太理解的词。会学习的学生,会主动利用工具书,弄明白这些字词的含义。不会学习的学生,为了省时省力,会向别人求助,将这些字词简单的记住。从短期看,查阅工具书的学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和习惯。通过亲自查找翻阅, 能留下深刻的印记,对所学知识点也能及时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开拓了视野的同时,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由此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2、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促进学习的一种潜在的动因是学习能力,虽然不能具体其效果,但却能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就是能力的养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会促进小学生语文感知能力的极大提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切身体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能对语文学习主动参与。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包括爱思考,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喜欢阅读,具有工整的写作等。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这些习惯占据着总要的地位。同时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夯实基础,能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同时,个人涵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门,就是语文涵养,它的养成密切关联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自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还能促进个人涵养的极大提升,并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
        二、小学语文学习不良习惯的表现
         1、缺乏正确的写字的姿势
        端正的书写姿势,是工整书写的基础必要条件,书写习惯要求学生们写字姿势要正确,有规范、端正和整洁的书写。一些小学生在拿笔时候,不是弯着腰就是低着头写字,缺乏正确的姿势。而久而久之,一旦形成这些不规范的写字姿势,则很难纠正过来,会危害学生体型发育和身心健康。还有一部分学生字迹潦草,乱七八糟,无法辨认。有的时候写完过了几天,连自己都认不清楚这些字了。在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就是错别字、添字和漏字现象。小学阶段是学习写字的非常重要的时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提高小学生情绪自控力,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同时认真书写书写还能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不良书写习惯会对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2、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新课改下,对小学生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在实际写作业的过程,一旦遇到不会的问题,一些学生不会主动思考,没有培养自身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常常会直接求助于别人,或者去网络上寻找答案。还有一些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作业。这种行为的后果,是对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和检验,也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
        3、不具备较强的主动利用工具书的学习意识
        小学生最常使用的工具书,就是字典和词典,有的学生不会查找字典;有的怕浪费时间干脆懒得查。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全部依赖老师和家长。久而久之,学生具有非常少的识字量,可能还会成为白字先生。因为具有较弱的识字能力,使学生欠缺语文素养,不利于学生学生终身学习。
        三、培养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老师是学生的镜子,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觉的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基于此,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不仅仅是口头上提出相关的要求,还同时还要行动上进行示范。在学习的任何场所教师都应说普通话,具有工整大方整洁的板书和教案书写,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写作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加强自身业务与德行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的作用。
        2、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发挥教育合力作用
        教师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对多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几十位学生面对一位老师,使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情况不能同时兼顾。而相比于教师,家长往往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业余时间,他们帮助学生对不良习惯进行改,并积极配合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写作业、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约束,及时转变观念。不能在孩子一遇到问题就立马帮他解决,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让他独立思考,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养好习惯的养成
        作为行为的动因,评价在对行为规范方面,发挥着和重要的作用。以前教师在检查学生的语文作业时,更多是对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进行关注,却很少关注他们是否有工整的字迹,是否是认真的书写,导致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在教学中,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例如,一些教师给学生布置很多阅读任务,可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以评促改,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结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好语文起着不可估计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同时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 陈静.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1)
[2]“把教材当例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谈[J]. 王占芳.  学周刊. 2019(05)
[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 陈静娴.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9(01)
[4]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 许彬.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2)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七以”简述[J]. 彭祖栋.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