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麦婵
[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在中职教育中,教育的导向性是以职业为导向,那么大量时间将会转向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的专业课。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单独立科,教育的程度也会非常低。那么将思政教育融入别的课程,将是非常好的补充教育办法。思政教育如何融入文化基础课程呢?本文将浅略研究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策略。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职 ;语文课程。
        引言:现代国家都有建国的基本政治思想和符合这套思想的公民道德品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课程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提高对中职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中职学生思政学习的意识,借以维护国家思想统一,是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中职学校,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
        一 思政教育的意义
        培养一名合格的中职生,不仅仅要专业技术过硬,更要有一个崇高的思想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就承担着教育中职生崇高思想水平的重要任务,增强中职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固化爱国心、报国心、强国心,帮助树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将踏入社会,那么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学习为人处事,养成一种即将从事行业的道德标准,为他们将来就业做好思想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端正中职生的“三观”。在我们国家,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想的教育就必须与发展同步。我们坚定有效的进行这些教育,可以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三观”。语文,虽然属于文化基础课,但它是非常适合进行思政教育的一门课程。
        二 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策略
        1、将思政教育融入课文课堂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课文教学。每一学期的语文课程,一半以上都是课文讲解和赏析。那么,我们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课文的课堂教学中。在语文课文中,精选了很多古今中外很有代表性的事例,其中不乏闪烁着人性光辉或蕴含着丰富哲理的美文。它们就包含着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我们所讲的“主义”的原始版本。在这些课文的讲解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着重将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作为主要讲述对象,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在课文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把课文内容和相关的思政内容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讨论和共鸣,这就是思政教育的一种方式。其中,名家名文最适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爱国情怀的培养,这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例如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野草》,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进行作者介绍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受到作者崇高精神的影响。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的伟大爱国情怀必将深埋学生心里,并产生深远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再结合今天祖国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那我们融入思政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在众多课文中,适合融入思政内容的还有我们中国古代富有哲理的诗文。思政内容与古文的结合,第一是显示这些思政内容在我们古代已经有先贤提出,配合发扬优秀传统的教育政策。第二是用古文教育这些思政内容,可以让思政的内容更加深刻,并且有历史的沿袭。第三是古文内容相对晦涩,这些思政内容藏于其中,虽然经过了教师的讲解,但是有更多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求证去发现和印证,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力。中职学生与高中学生不同,他们主要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将踏入社会工作。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职学生无疑会遇到很多的诱惑和陷阱,如果在校学习期间不提前进行价值观教育,那么一旦行将踏错,一辈子就会毁了。所以,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鱼,我所欲也》——是必选的一课。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但是让你只能选一个,那么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同理,金钱和职业道德对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是二者往往会出现不能兼得的情况。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将如何做出抉择呢?这一课的教育会给中职生以后进入社会打上一剂预防针。当他面临诱惑的时候,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必须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道德,这就是“义”!尽管时代变迁,但中国人的“义”是要永远遵守的。
        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包括让学生能认识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只有认识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才能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才能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更好更热情的建设国家。那么,中职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另一个选择,就是《论衡》了。《论衡》的作者王充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是出了名的不怕鬼,认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鬼,都是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现象时,才提出了鬼神论。他还写了很多讽刺见鬼的文章。这种文章非常具有趣味性,适合用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这也是我们进行思政教育的沃土。例如我们学习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我们从作者细致描绘的壶口瀑布的雄壮景象中,感受到由黄河的奔腾引发的作者的澎湃的激情,同时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美丽山川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在学习和诵读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也加深了对黄河厚重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敬畏大自然》,我们又懂得了心怀感恩和奉献。这些,正是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种诠释。


        2、将思政教育融于写作训练中
        在语文课程中,写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文中讲解了的思政内容,可以通过课堂或课后出命题作文的形势,让学生用这些思政内容作文。如果说仅仅是通过课文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思政内容,未免太过理想化。那么,讲解以后,以写作的形式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并让它内化于心,这种教育强度,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可以通过举报校内征文比赛或者是在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命名为思政教育的内容。单纯的讲课,像灌输知识一般,起到的效果不明显,且大概率效果不好。但是,通过这种征文比赛或者考试作文考察,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会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创作这样的文章,要么自己就是这样的思想,要么就得去了解这些思想。不管是哪种情况,学生们在创作这些文章的时候,他会主动去接触这些思想,理解这些思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中国梦》主题征文比赛,就是这种教学方式的非常成功的例子。经过《中国梦》征文,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大高涨,爱党拥党更加热情。究其原因,原来是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去查素材,找资料,才发现:我们党建立新中国短短几十年,已经创造了这么多的成就,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思政教育,效果真的是非常好的。
        3、将思政教育融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课程里面,除了语文课文的学习之外,另一半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把思政内容放进去,达到教育目的。首先,将思政内容放到课外阅读活动中。阅读的读物就是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建设的“古籍”。这种古籍可以是先秦诸子的有趣的“散文”“寓言”,也可以是后代思想家、文学家的精彩的“政论文”或者文艺作品。这样的阅读活动,不用老师讲解,只是在课下做一些简单的测试。虽然不是强制性的教导,但是这样通过活动,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
        除了开展阅读活动来引导思政教育外,还可以开展说唱活动来教导学生的思想。这种说唱活动,就是指演讲朗诵和唱歌。演讲,开展讲党史演讲,开展爱祖国演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这些活动,都是语文和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演讲,甚至还可以是“话剧”、“诗词朗诵”等语文活动。话剧选择要有针对性。老舍的《茶馆》就非常适合。茶馆通过演绎了一个茶馆的兴衰,来反映整个近代社会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百态,深刻揭示那个社会的黑暗,同时映衬了现代新中国的光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可以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艺活动。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各自扮演角色来演绎这个话剧。如果学生想要演好这个话剧,那就得去了解这里面的人的所处环境和面临的困境,以及人物的心态和思想,那么他就一定会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悲哀。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国家如果不强大,一切都是空谈。让学生们明白只有恢复我们汉唐的荣耀,我们国家才能是真的复兴和崛起。而想要恢复汉唐的荣耀,只能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说唱活动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唱歌,当然是唱“红歌”。将革命时期优秀的歌曲,让学生们自己演唱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他当然会接触到这些“红歌”的歌词,也会去了解到这里面蕴含的内容。比如说红歌里的《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这种优秀曲目。《歌唱祖国》这类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歌曲,对爱国主义的培养会产生积极且深刻的影响;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类歌曲,能让中职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这个国是怎么来的,体会建国的艰辛和不易,珍惜现在的“中华盛世”。
        4、将思政教育融于线上语文教育
        现在是网络时代,中职学生很容易就接触到各种网络知识了。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建议他们通过网络了解我们的党史国情,或者推荐红色影片给学生观看,都能达到很好的思政教育目的。            
        中职阶段是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多去教导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内容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社会提供徳技双馨的人才。
        三 结束语
        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有很多,本文粗浅谈论了几种,并且举了一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例子。虽然都很浅陋,但还是希望抛出砖头,引出美玉,让更多的基础课教师把思政教育融于自己的教学中。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今天终于有了崛起之势。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思政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性,都来参与到这更伟大的崛起进程中,为祖国的腾飞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凡, 周宝冬. 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C]//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 2019.
[2]曾付军.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A];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3]周国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培养刍议[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作者简介:麦婵(1979-),女,籍贯:广西玉林,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