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的基础课程,必将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小学阶段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巧妙的将传统文化渗透阅读教学当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展开了思索和研究,旨在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
前言: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标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教学当中,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通过阅读感悟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自己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够起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了解中国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经过发展和演变中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体系。通过唐诗、宋词、诗经、论语、三字经和弟子规等阅读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得到来自道德和情感方面的熏陶,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其知识储备,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
小学生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有必要指导他们的思想,培养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中蕴藏着非常的道德元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巧妙策略
(一)挖掘课本当中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实现巧妙渗透的前提[1]。小学语文教材是由教育专家精心编写,其中包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这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想巧妙渗透传统文化到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就需要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学习并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例如,在教学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和文言文时,如,《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背诵的同时,需要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巧妙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2]。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亟待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课本剧的形式巧妙的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查找资料、编排剧本、选择表演方式、分配角色和台词、扮装到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三个故事对古人的智慧和品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非常巧妙,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
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传统文化巧妙渗透[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例如,在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故事都是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向人们传达深刻的人生道理。《亡羊补牢》的故事浅显易懂,主要是讲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他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第二天就又丢了羊,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于是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寓言告诉人们在犯了错误后,只要及改正,还不算晚。其实类似亡羊补牢这样的事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找一找、看一看,并最终更好的体会和理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再如,教师还可以通过《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的主动积极、乐观向上。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成语故事,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在单元结束后组织竞争活动
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意境优美,往往能够再古人的生活,在思想和语言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能够充分体现出先人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巧妙的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例如,《望洞庭》这首古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将洞庭美景勾勒的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刘禹锡的优秀作品中再选择出两首让学生进行拓展背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使他们对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另外,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古诗词背诵大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成效。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对渗透策略加以完善,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渗透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姚文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巧妙渗透思索[J].学周刊,2020(12):138-139.
[2]黄妹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43-44.
[3]孙巧娜,殷丽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