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高黎霞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期   作者:高黎霞
[导读] 探究在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应用行为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该时段存在资料登记的6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两组。实验组患者应用行为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进行配合。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存在不同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为93.33%,相较于对照组70.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对比显著(P<0.05)。而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DS以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结论:在开展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时,将行为护理方案应用,其中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护理方案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脏病,对于这种病症进行治疗,主要选择手术或保守方案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实际的护理工作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这也是保证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围手术期护理覆盖于患者的整个手术期内,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进行相应的病情护理,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行为护理方案重视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质量,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能够通过自我行为管理的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本次研究探究在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应用行为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现归纳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该时段存在资料登记的6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两组。实验组患者年龄介于25-71(46.2±4.5)岁,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3-60(47.8±4.9)岁之间,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
        将患者资料录入Excel表格后进行资料分析,我院统计学人员分析患者资料,确认患者资料可比其良好后录入研究(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常规吸氧、强心以及纠正心律失常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掌握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日常习惯和生活状态,尤其是对于存在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来说,应当进一步强化患者的个体行为管理。需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冠心病,告知患者这种病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案,尤其需要着重于注意事项的讲解。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戒烟戒酒,并指导患者吸烟和饮酒等行为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这样能够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
        而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强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家属能够尽可能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的行为,家属相较于护理人员来说能够更好的监督患者,使护理工作能够24小时持续进行。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告知患者应当保持良好的饮食,纠正患者的不良用餐习惯,例如用餐过快、过饱进餐、用餐不定时等多项内容,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饮食食谱。叮嘱患者不可选择高热量或油腻性的刺激性食物,在用餐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针对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用药。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中资料选择SPSS For windows开展统计学分析;应用T值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应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判断数据与P<0.05的关系,以判断数据与统计学意义之间的关联。
2结果
        2.1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DS以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优,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2.2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存在不同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为93.33%,相较于对照组70.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对比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这种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状况,并且这种病症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人群。
        行为护理是一种针对性的护理模式,能够改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日渐趋于广泛。新闻护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患者意识到正确行为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自身行为对患者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开展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时,将行为护理方案应用,其中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聪芳.多因素行为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03):144-145.
[2]唐艳,吴慧,尹伊.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8):104-106.
[3]冯均翠.社区护理干预对居家养老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5):64-65.
[4]岳萌.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在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4):96.
[5]刘淑环,何宜汀.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01):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