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方法:以内科患者40例为对象,开始时间为2018年5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5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感染发生率,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内科;感染;护理对策;
前言
医院感染在护理各流程中贯穿,为医院工作重点。当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以后,将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威胁生命安全,极易产生医疗纠纷,进而对医院形象产生影响[1]。因此,医院管理中需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以便预防感染发生。本文将以4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内科患者40例为对象,开始时间为2018年5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5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与4例,年龄为38-61岁,平均年龄为(48.56±5.75)岁;住院天数为4-15天,平均时间为(9.67±1.49)天。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与3例,年龄为37-62岁,平均年龄为(48.86±5.29)岁;住院天数为5-14天,平均时间为(9.78±1.85)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
加强灭菌、消毒隔离等工作,做好无菌管理。
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指定专人负责消毒管理的落实情况,由护士长进行督查,护理部门需定期开展检查,并执行考核制度,问题应当及时反馈与整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消毒管理隔离程度需不断完善。完善医院的监督管理系统,做好组织领导。由领导在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中参与,并重视有关管理工作。以《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多个文件要求为依据,完善三级质控的监控网络,在分管院长的临高下,完善医院感染有关制度,并规范护理行为与医疗行为,确保其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与正规化,做好科室检查,使得医院感染防控在实处落实。在与患者接触之前,护理人员自身消毒工作要做好,严格按照WS/T313要求来洗手,并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并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来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此外,护理人员应每月对病房空气清洁度进行监测,在主管护师的带领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适当引进一些先进管理方式(如PDCA管理法、问题管理法等),以不断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尽量采用患者与家属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讲述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的注意事项与药物间隔时间,使其了解遵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同时,应定期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结合其检查结果,来选择适宜的抗感染药物,为防止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耐药性,应在保障其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应与临床医生沟通,尽量将药物使用时间、剂量进行调整,并及时记录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此外,老年患者机体素质逐渐退化,自身抵抗力低下,再加之会合并一些原发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痛风等),所以,他们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年轻患者。因此,应该着重加强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房人流量、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没有呼吸机!]、做好皮肤护理。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随后,在护理前后分别应用SF-36量表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调查结果比较如下:对于感染发生率,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两组患者再感染率情况比较(n/n%)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下:对于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对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析(X±S)
3 讨论
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感染,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对预后产生影响,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对内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加强护理人员有关培训,且领导参与、重视,使得护理人员养成良好工作习惯与生活习惯,改变传统的被动护理,转变为积极主动护理,进而达到感染防治的目的[2]。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结果可见,对于护感染发生率,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更优,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理干预应用于内科患者中,可有效预防感染。在护理干预实施以后,严格控制各过程与缓解,在感染源头、感染缓解中杜绝其发生,护理人员均应当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做好消毒隔离,进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内科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建海.145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2):201-204.
[2]李亚云.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1):104.
[3]张绮萍,王霄腾,时粉娟等.嘉兴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9,46(2):144-147.
[4]陈璐,吕琳,季翠玲,等. 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 中国护理管理,2018,(7):979-983.
[5]俞静娴,周海英,朱英娥,等. 肝肿瘤护理亚专科建设和亚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构建与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34):195-196.
[6]丁学民. 预防性护理管理对于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率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6,(24):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