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MP逐渐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全球感染率达9.6%~66.7%不等,已被认为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第三位病原体。临床医学上,M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典型肺炎,在时间不断推移的情形下,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并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近几年时间内,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情形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热点。临床上,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是一个良性且自限性过程,在经大环内酯类治疗的情形下大多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近年来发现,部分患儿虽经正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甚至1周以上的历程,但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仍无明显改善,部分患儿出现病情加重、迁延不愈、严重的后遗症临床表现,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发生。本文主要就RMPP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医学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提供建议。
[关键词]难治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诊治进展?
在国内外学者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关注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相关文献资料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目前尚未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有确切定义[1]。基于临床结果可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定义共识包括以下内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程一般大于3或4周时间较长、患儿合并肺外多系统并发症、病情重[2]。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会对儿童身体健康有较为不利的影响[3],就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分析,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关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定义,某日本学者的观点内容为:患儿在连续一周或以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情形下,仍然表现发热、临床症状及影响学表现继续加重[4]。这一观点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外多数学者将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原因视作患儿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有关[5]。
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
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目前认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6]:一,免疫应答反应异常,临床医学试验显示,相较于病情较轻且无肺外严重并发症的肺炎支原体患者,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参与免疫调节重要细胞因子发生明显紊乱、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血清NO含量明显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及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造成患儿肺内炎症进一步加重的情形下,威胁到患儿生命[7];二,MP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在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同时混合有病毒、真菌的感染,在MP感染的情形下,患儿机体感染能力下降,在一些致病菌乘虚而入的情形下,患儿的病情随之加重[8];三,误诊误治,因为肺炎支原体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X线胸片无特征性改变,因其不适合早期诊断,容易出现误诊误治现象,在促使患儿病情复杂化的情形下,容易引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9]。
2、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
持续高热及剧烈咳嗽是难治性支原体肺炎重要临床表现。相较于一般情形下的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病情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并且容易在短时间之内出现肺部大面积受累、胸膜增厚、中到大量胸腔积液、肺脓肿、气胸等,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0]。临床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累及患者多个肺外器官。同时还具有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加重,病情迁移、病程常超过4周的临床表现[11]。
二、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断期间,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系列临床表现内容是诊断重要参考标准,临床医学上,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断方法包括:
1、肺炎支原体培养
通过分离培养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相应的鉴定,是临床医学上MP检测的金标准。临床上,可从肺泡灌洗液、气管吸出物获取分离培养及鉴定MP的相应标本,进而进行相应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实践内容结果显示,MP培养条件较为苛刻,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是满足MP培养条件的培养基类型,在肺炎支原体培养期间,MP生长速度较为迟缓,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判定通常需要花费3到4周的时间[12-13]。因该种方法耗时较长、培养条件较为苛刻,以至于该种方法未在临床医学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血清学检查方法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断期间,血清学检查方法较为常用,该种诊断方法使用的手段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14]。临床医学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手段被认定为是一种敏感性相对较高的方法,对于正确有效的诊断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5]。聚合酶链式反应主要通过检测痰液和咽喉分泌物的肺炎支原体DNA的方式,进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疾病诊断,该种诊断方法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因为该种诊断方法提出了较高的实验室要求,不利于诊断手段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16]。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法临床应用期间,因该种诊断手段试验期间采用的脂质抗原主要存在于人体组织及某些细菌中,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因交叉反应出现假阳性,在增加诊断难度的情形下,不利于该种诊断手段的临床应用[17]。
3、影像学检查方法
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进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活动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可在参考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之上,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诊断结论[18]。在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结合临床诊断经验可知,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因RMPP患者还常伴有大量胸腔积液,以至于其CT影像会表现为大片阴影或斑片状,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下还可见马赛克灌注征象,并且出现单侧肺透亮度增强的现象[19]。临床诊断期间,因RMPP影像学改变较为明显,且大多表现为大病灶肺炎和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等,以至于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0]。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医学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逐渐成为MPP诊断的重要工具,相关人员可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特点及肺泡灌洗液的检查结果,做出早期诊断,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基于该诊断手段的应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后遗症发生概率,对患者病情的正常有效恢复有重要促进作用[21]。临床试验结果可知,在纤维支气管镜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主要表现内容为:部分肺段的通气存在不畅、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官腔开口部位出现炎性狭窄、管壁黏膜小结节发生突起等现象[22]。
三、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1、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医学治疗活动之中,大环内酯类药物是首选类药物。临床医学上,首选红霉素进行MP感染治疗,常用剂量为20-40mg/(kg.d),分三到四次静脉滴注或口服[2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红霉素对于消除支原体肺炎呼吸道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效果,但消除体内携带的MP效果不明显,因为多数患儿都不能或难于耐受红霉素临床应用带来的胃肠道及其他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霉素的临床应用[24]。在MPP的应用中,有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阿奇霉素比红霉素更安全、更有效,但对于部分持续高热且不退热的患者,红霉素仍为首先类药物。
2、免疫调节剂治疗
临床上,在多数学者认为MP感染与病原体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有关的情形下,在重症或MPP的患儿治疗期间,除进行传统抗生素治疗活动之外,同时还需要配合免疫调节剂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25]。临床试验上,免疫调节剂治疗具有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副作用的成功经验。丙种球蛋白400mg/(kg.d)静脉滴注3到5天,同时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联用,能够获取确切的治疗效果。免疫调节剂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一、丙种球蛋白可提高血IgG水平。二、反馈抑制抗体产生调节免疫功能[26]。临床医学上,丙种球蛋白具有作用快、吸收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利用率高且减少复发等优点。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国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年来,这一优势在小儿MPP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中药通络活血汤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RMPP能够取得较为确切、安全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缩短RMPP的治疗周期[27]。临床医学上,尚未有单独使用中药治疗MP感染的报道,尤其是难治性MP感染。临床上,有较多文献资料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
小结
综上所述,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活动开展实施期间,临床医师应当密切关注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及是否存在合并肺外并发症等,尽早尽快地发现患儿有发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能,尽早做出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给予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路素坤,刘建华,帅金凤,等.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指标[J].河北医药,2017,39(6):881-882.
[2]王炳征,陈玺,毛云英.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78例临床诊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5):567-568.
[3]朱燕文,蒋吴君,王宇清.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01):31-33.
[4]王延玲.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4):95-96.
[5]郑敬阳,张晓红,曾丽娥,等.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97例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3030-3033.
[6]梅淑芬,金海丽,王孙尧.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2):129-132.
[7]杨男,单丽沈,张晗,等.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分析及激素治疗的疗效观察[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7,44(12):882-886,890.
[8]陈洪.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05):28-30.
[9]甄波,胡国斌,曾艳.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5,55(44):73-75.
[10]于玫,邹映雪,翟嘉,等.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628-2631.
[11]吴莹莹,叶燕娟,过毅.15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26(10):124-126.
[12]戴瑞,刘亢亢,牛曼曼,等.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86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96-98.
[13]李虎年,刘杰,赵旭,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273-275.
[14]张倩,周格.小剂量激素耐药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66-69.
[15]刘璐.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89-90.
[16]冯素芳,李军,秦洁,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分析[J].河北医药,2018,40(16):82-85.
[17]李少存,黄丽娜,郭初.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7):136-138.
[18]喻华,王婷,刘志宏.难治性肺炎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178.
[19]谢晓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7例临床分析[J].系统医学,2017,2(20):81-82.
[20]张义堂,杨峰,杨红.难治性肺炎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36-39.
[21]汪龙辉,宁宁,匡云,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7):72-76.
[22]戴洪法,廖翠乐,米沛明.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2):54-57.
[23]吴美丽.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3):63.
[24]胡文淼.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94例诊疗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8,42(4):340-341.
[25]周艳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北方药学,2015,25(1):43-44.
[26]翟佳羽,林烈桔,麦朗君,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8):569-574.
[27]王正宽.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