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神经中枢,使人体丧失感觉,主要用于手术等大型治疗,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失去痛觉,有利于医生的治疗。这种由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的作用是可逆性的,一般在麻醉后数小时,麻醉药物会随着身体代谢将药物排出体外,此时麻醉效果消失。麻醉学是利用有关麻醉理论以及基础使患者疼觉消失,为手术治疗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达到治疗的目的。
麻醉可分为两种形式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吸入、灌肠、插管等方式将配制好的麻醉药物引入患者体内,暂时抑制神经中枢系统,使患者不能感觉到痛感。这种全身麻醉的方式就是常说的“睡眠方式”,全身麻醉的特点是,患者全身肌肉放松,神经反应不明显,无痛觉。全身麻醉又分为三个状态:(1)
麻醉诱导。在手术进行之前,现有护士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人后链接心电图、呼吸机等之后将进入麻醉诱导。麻醉医生会使用吸入或静脉注射等方式将麻醉药剂引入患者体内,3~5分钟左后麻醉效果就开始作用,患者意识逐渐消失,渐渐进入睡眠状态。由于此过程患者神经中枢严重受抑制,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因此患者不能进行自然呼吸,这时医生会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保证患者能够正常呼吸。(2)麻醉维持状态。进行全身麻醉都不是一次给药就能完成的,通常都要求麻醉医生通过麻醉机连续不断的给患者吸入麻醉药物,或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不断注药,来维持患者的“熟睡”状态。当患者进入睡眠后手术开始,持续麻醉时间通常由手术需要决定,如果手术时间长,麻醉时间就长;手术时间短,麻醉时间自然就短。(3)麻醉复苏。手术完成后,麻醉医生会停止给药,此时没有继续使用药物,通过人体代谢功能,将身体内剩余药物代谢,消耗慢慢殆尽之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肌肉功能逐渐恢复,自行呼吸能力也逐渐恢复,此时麻醉医生会拔掉输气管,保留面罩给气,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正常,当患者意识状态恢复良好,呼吸状态良好,无其他不适应症之后可以将患者送回病房。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将药物作用于某一个位置,使这一特定位置内的神经系统受短暂抑制,使患者在局部不能感觉到疼痛。与全身麻醉相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局部麻醉患者意识不受影响,全身麻醉患者意识模糊。
镇静以及麻醉药物的安全性、代谢性
麻醉一词可以追溯到我国遥远的三国时代,那时名医华佗已经研制出了麻醉汤,但是现在还没有发现有关麻醉汤的存在证据。而在1846年,美国也已经出现了麻醉使用。
无论在哪个时期,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是受保护的主要群体,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麻醉、镇静药物均没有在儿童身上做临床试验,这就造成了麻醉治疗使用时间不短,缺在儿童身上的发展显得落后。
即使大部分药物并没有在儿童身上试验,但是临床上运用于成人的麻醉药物也基本都用在了儿童身上,并且随着世界人后的增加,每年进行麻醉治疗的儿童就超过百万,又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例表明,儿童在麻醉治疗的安全性、代谢性疾病等于成人。
成人与儿童最大的区别就是生长与发育。但是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并且麻醉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影响作用,代谢能力、吸收、分解等方式不一定和成人相似。再者很多疾病种类也不一样,有些疾病只发生在成人身上,有些疾病也只发生在儿童身上,因此病程、病理、病因也都不一样,加之儿童与成人的代谢途径、代谢酶种类不一样,因此药物代谢程度也不一样。
小儿进行麻醉的重要性。对小儿进行麻醉等基本原理为睡眠+止痛。由于麻醉多用于手术,而手术带来的疼痛可想而知,就算是成人也不能完全忍受巨大的疼痛。对于小儿来说,手术带来的疼痛与大人一样,而且小二往往自控力差,忍耐度更差,在手术过程中就会异常激动,不能保持正确的手术体位,对手术治疗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因此,既然没有证据表明麻醉会影响智力就要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就有必要对孩子进行麻醉,在麻醉的过程中,只要保证孩子呼吸正常,脑部供氧正常,就基本没有危害。
小儿进行麻醉的风险。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麻醉会影响人智力,但是与成人相比,对孩子使用麻醉,危险系数会更高,但是只要孩子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麻醉,不需要麻醉的尽量不麻醉,安全系数也是有保障的。小儿在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有
(1)呼吸困难,脑部供氧困难。基于人们对麻醉会影响智力这一点谈论,多半是由于孩子脑细胞缺氧造成的,而使脑部缺氧与麻醉没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麻醉剂非常安全,麻醉医师的技能也是相当的成熟,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这种危险的概率极低。
(2)对孩子脏器产生影响。只要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会对孩子的肝脏、肾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麻醉药物并没有比其他药物的毒性高。
(3)呕吐现象。这是由于个体差异决定,孩子发生呕吐的机率与成人一样。
因此,孩子在需要进行麻醉治疗时,要必要进行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