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责任管理制度,进一步为病情的控制提供方法。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8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医疗服务措施,观察组则开展家庭医生责任管理制度,分析病情改善成果。结果:从病情控制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6.1±0.6)mmol/L和(10.3±1.2)mmol/L,对照组为(5.3±0.5)mmol/L和(9.2±1.3)mmol/L,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恢复时间上也以观察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家庭医生责任管理制度能够从日常生活角度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作息,并具有监督管理效用,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家庭医生;责任管理;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糖尿病属于常见病,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首先缺乏对疾病完整的认识,并记忆力差,这也会导致医嘱遵从度下降,导致治疗结果不佳。本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8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调研,重点分析家庭医生责任管理方案的应用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8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区间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68.6±3.5)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4-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5±1.8)年。在社区病情调研中对患者登记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服务模式,即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血压测量服务,调整日常用药;观察组则开展家庭医生责任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方式,家庭医生对患者的日常治疗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并保持沟通。在具体行为上可包括电话、门诊、集体、家庭随访等,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饮食等,并可以制作便签,选择有功能性的药盒提醒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此外,了解患者治疗期的不良反应,患者身体机能,合并症状等,可以给予其他常见病的防预提醒。此外,在运动、饮食上的指导也十分关键,要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患者血糖指标的观察。
1.4统计方法
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针对血糖指标采用计量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病情改善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6.1±0.6)mmol/L和(10.3±1.2)mmol/L,对照组为(5.3±0.5)mmol/L和(9.2±1.3)mmol/L,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对比分析(x±s,mmol/L)
与此同时,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恢复正常时间上也以观察组更好,即观察组为(47.2±8.3)d,对照组则为(60.2±9.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且与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等等有关,患者的治疗期长,且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自身疾病多,对疾病的认知度相对较差,且缺乏用药依从性。在开展家庭医生管理模式下,首先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并能够建立延续型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1】。此外,随着社区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去了解到患者的生活状态,通过视频、微信等了解实际情况,在家庭医生的监督下可以起到提醒、监督作用【2】。在家庭医生责任制度的落实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难题,但是在患者的理解下、在家庭医生的努力下得到了解决,并促使医疗照顾水平有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采用家庭医生责任管理制度能够从日常生活角度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作息,并具有监督管理效用,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志鹏,张升超,张嘉允,黄志杰,钟永怡,张曼,王皓翔,王家骥.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深圳市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社区健康服务评价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13):1621-1626.
[2] 李润杰.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02):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