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邓勤梅,姚慧艳,王晓琴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方法:选择本市基层公医院流失人才作为研究代表,利用各单位卫生计生统计直报系统数据观察2017年-2019年人才流失情况。结果:2017年至2019年本市基层公立医院流失人员共计258人,平均每年86人,平均年龄(32.52±0.46)岁,初中级职称人员多于副高、高级人员,其岗位以医疗、护理为主,学历高人才流失情况多于学历低人员,编外人员明显多于编内人员,去向主要以平级调动及去往发达地区或知名医院为主。结论:各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相应对策,使卫生人才留院率与稳定性提升,降低人才流失率,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流失去向;流失原因;相应举措

        医院发展重要核心包括卫生人力资源,一旦卫生人员出现流失情况,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医院成本,而业务骨干人才的流失,将会对医院核心技术存在泄漏可能,人才流失严重会促进职工信任危机,对医院发展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1-3]。因此,降低人才流失率,通过相应举措留住人才、凝聚人才为医院当前重中之重[4-5]。本研究针对我市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展开探究,寻找人才流失主要原因,并寻找相应策略,为降低人才流失率,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选本市基层公立医院流失卫生人才作为此次研究代表,其中包括:正街公立医院与85个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中不包括退休与勤工人员,同级医院人才配置情况与每天接诊量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出现的数据资料由各医院职工人事年报数据提供,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1.2方法
        利用各单位卫生计生统计直报系统数据对2017年-2019年我市基层医院院内卫生人才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流失卫生人才职称等级、年龄、性别、流失数量、岗位、流失方式、离职后去向等问题进行探究。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差异为P值低于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流失卫生人才特征构成情况
        2017年-2019年,共产生流失人才258人,平均每年86人,流失人才平均年龄(32.52±0.46)岁,女性多于男性,初中级职称人员多于副高、高级人员,以医疗、护理岗位流失人才为主,学历高人才流失情况多于学历低人员,编外人员明显多于编内人员。分析其原因,学历高、年龄低,职称低人员对自身事业发展空间存在一定期望,因此,此类型人员流失比例较多。表一呈现相关数据。
                  表一 流失卫生人才特征构成情况

2.2流失人才去向
        258为流失人才中,学习深造41例,占比15.8%,去往发展空间较大或收入较高医院42例,占比16.3%,平级调动57例,占比22.1%,去往发达地区或知名医院62例,占比24.1%,辞职转行56例,占比21.7%,
3讨论
3.1卫生人才流失原因
        ①社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营医院、外资医院逐渐增多,该类医院以“高薪酬、高岗位”等吸引卫生人才,促进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同时,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财政力度较弱,使其负担增加[6-7],致使人力资源经费严重不足,无法有效留住与吸引卫生人才;②培养人才制度不健全:基层公立医院无法对卫生人才职业进行规划,出现排资论辈现象,使工龄低、学历高职员感受不到良好发展前景,促进其离职速度[8];③薪酬福利待遇:基层医院生活与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卫生人才工资落实不到位,薪酬的公平性与稳定性为人才去留的重要原因,薪酬包括:奖金、津贴、基本工资、职业发展、成长机会等经济与非经济报[9-10]。若人员感觉自身付出与回报未形成正比,将会对其积极性产生一定打击,且基层医院经济效益差,其发展前景不被看好,进而造成卫生人才流失;④院方没有对编内编外人才做到一视同仁,使编外人才感觉自身没有归属感,一旦出现更好的就职机会,最终选择离职[11-12]。
3.2相应对策
        ①创建卫生人才数据库,将表现优异人员送至上级医院进行相关业务学习,为优秀卫生人才创造学习、培训机会,与此同时,定期在院内实施学科讲座、转岗培训、继续教育等学习机会,进而增加其业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结构稳定性;②完善医院绩效考核,提升卫生人员收入,保证优秀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工资稳定性,提升其绩效工资比例,使其感受到劳动价值与收入具有公平性,与其他医院相达到一定竞争性,进而促进工作积极性,对于编外人才做到一视同仁,做到同工同酬,同样享受到“五险一金”,增强其归属感,在保证人员薪资的同时,对其精神生活加以关注,在必要情况下,给予其心理疏导,使其感受到家庭般温暖,降低人才流失率;③强化政府财务投资力度,使卫生人员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强化医院管理水平,完善突发事件处理制度,一旦出现医患纠纷,使卫生人员存在较高安全感及归属感。
        综上所述,保证卫生人流留有率,可促进医院生存及可持续发展,而创建完善度的管理制度,是留住卫生人才之根本,只有将凝聚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举措有效落实与工作中,才能真正降低人才流失率,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华.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179-180.
[2]陈红,方鹏骞.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7):76-78.
[3]杜明娟,李红伟.基层中医院中医人才流失困境及解决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33-34.
[4]蓝金晶,吴小娟.医联体模式下精准帮扶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现状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9):66-67.
[5]殷美灵.二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困境原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383.
[6]崔瑞红.基层公立医院人才流失原因与应对措施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331-332.
[7]汪莉.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探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10-12.
[8]张建清,马丽娟,汤旭山, 等.医生视角下新疆某教学型医院青年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5-8.
[9]赵茜,刘玲玲.西部某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才流失现状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9,34(2):114-117.
[10]邓国强,吴俊,张雄.浅析某市级公立医院人才流失思想状况成因及应对策略[J].医药前沿,2018,8(18):32-33.
[11]高矗群,李福仙,刘湘源.云南省边境地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力配置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9,33(6):49-52.
[12]蔡滨,车永茂,缪丽亚, 等.江苏省城乡卫生人才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2018,22(5):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